《百字令 释宗》
时间: 2025-01-11 09:08:0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百字令 释宗
作者: 王玠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真宗顿悟,理幽微了了无言可说。
旷劫至今全体具,湛寂元无生灭。
拂尘拈花,穿衣吃饭,觌面分明泄。
头头皆是,何须特地差别。
为言向上家风,纤锋快利,透石刚如铁。
三界圆通无所住,随处应机明彻。
芥纳须弥,珠含罔象,朗耀悬秋月。
寸丝不挂,即同诸佛齐列。
白话文翻译:
真宗皇帝顿悟了佛理,深邃微妙的道理无法用言语表述。自古至今一切法理都是具足的,深邃安静的本性本来就没有生死。拂去尘埃,拈花微笑,穿衣吃饭,面对面地直接显露出来。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何必特意去分别呢?说到向上家的教导,犹如锋利的刀锋,坚硬如铁石。三界之内无处不通,随时随地都能明白机缘。小如芥子却能包纳须弥大山,小如珠子却能包含无形的意象,明亮如悬挂的秋月。毫无挂碍,就与诸佛并列。
注释:
- 真宗:指宋真宗赵恒,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
- 顿悟:指突然领悟或理解。
- 旷劫:指极长的时间,通常用来形容佛教中的劫期。
- 拂尘:指清扫尘埃,象征内心的净化。
- 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教中对存在的分类。
- 芥纳须弥:形容微小的东西能包容极大的存在。
- 寸丝不挂:比喻完全没有任何执着或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玠是元代的著名诗人和思想家,他的诗风受到了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作品常常富有哲理性和禅意。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佛教思想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的时期。王玠通过此诗表达了对佛教深奥理的领悟与理解,探讨了生死、执着与解脱的主题。
诗歌鉴赏:
《百字令 释宗》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中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佛理与人生哲学。开篇提到的“真宗顿悟”,直接引出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真理的顿悟过程。诗人以“拂尘拈花”来描绘生活中的平常事物,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领悟到佛理的真谛,这种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佛理的融会贯通。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尤其是“寸丝不挂,即同诸佛齐列”一句,更是将无执念、无挂碍的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所表现出的清静、通达的境界,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晰,达到一种与自然、与众生和谐共存的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真宗顿悟,理幽微了了无言可说:真宗皇帝领悟了深邃的道理,深奥的哲理无法用言语表达。
- 旷劫至今全体具,湛寂元无生灭:自古至今一切法理都是完备的,深邃安静的本性没有生死之分。
- 拂尘拈花,穿衣吃饭,觌面分明泄:在日常生活中拂去尘埃、拈花微笑,穿衣吃饭,面对面地显现出真理。
- 头头皆是,何须特地差别:每一件事都能显现佛理,何必特意去分别呢?
- 为言向上家风,纤锋快利,透石刚如铁:说到高深的教导,就像锋利的刀锋,坚硬如铁。
- 三界圆通无所住,随处应机明彻:三界内无处不通,随时随地都能明白机缘。
- 芥纳须弥,珠含罔象,朗耀悬秋月:小如芥子却能包容须弥大山,小如珠子却能包含无形的意象,明亮如秋月。
- 寸丝不挂,即同诸佛齐列:毫无挂碍之心,就与诸佛并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芥纳须弥”,通过比喻来表达微小之物能包容巨大的道理。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佛教哲理的领悟与生活的结合,强调在平常生活中领悟深奥的佛理,以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明澈。
意象分析:
- 拂尘:象征内心的净化与清明。
- 拈花:象征领悟与顿悟的瞬间。
- 秋月:象征明亮与宁静。
- 芥子与须弥:象征微小与巨大之间的关系,表达人生与宇宙的统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百字令 释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王玠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寸丝不挂”意指什么?
- A. 有所执着
- B. 毫无挂碍
- C. 生活繁忙
- D. 追求名利
答案:
- B. 王玠
- B. 毫无挂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王玠的《百字令 释宗》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王玠更侧重于佛理的悟道,而李白则表达了对乡愁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玠研究》
- 《佛教哲学与中国文学》
- 《禅宗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