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雁过妆楼 对月》
时间: 2025-01-26 06:05:03意思解释
新雁过妆楼 对月
作者: 张令仪 〔清代〕
原文展示:
玉漏沉沉。空庭悄渐添秋气萧森。月华如水,偏向孤影情深。红烛歌筵多暗度,幽窗梦冷解相寻。算只有素娥密意,堪结同心。因思琼楼玉宇,怕五铢衣薄,半臂寒侵。霓裳仙乐,数队散舞花阴。翠管红牙按拍,胜远笛哀秋杂暮砧。梧桐院,但叶飘荒砌,寒虫苦吟。
白话文翻译:
时间流逝,夜色渐深,空荡的庭院中,秋意愈加萧瑟。月光如水,正好照在孤独的身影上,情意深厚。红烛下的歌舞宴席,常常在暗中度过,幽静的窗前,梦境冷清,难以相寻。只有那素娥(指月亮)知晓我的心意,能够与我心心相印。想到那琼楼玉宇,虽然衣衫单薄,半边手臂被寒气侵袭。霓裳舞乐,几队在花阴下翩翩起舞。悠扬的乐器声,胜过那遥远的笛声,混杂着秋天的悲凉和暮色中的砧声。梧桐院中,只有落叶飘落在荒凉的台阶上,寒虫在这冷清的夜里苦苦吟唱。
注释:
- 玉漏: 古代计时器,意指时光流逝。
- 萧森: 形容秋天的萧条和冷清。
- 素娥: 指月亮,常用来象征美好与孤独。
- 五铢衣: 古代轻薄的衣物,表明寒冷的感觉。
- 霓裳仙乐: 形容优美的音乐和舞蹈。
- 寒虫: 秋天的虫鸣,表现出萧瑟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令仪,清代诗人,才情出众,以精致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女性的柔情和细腻的生活情感。
创作背景: 在清代,诗歌常用于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张令仪的这首诗是在秋夜中对孤独与思念的深刻反思,表现出对月亮的寄托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思念的深切感受。开篇“玉漏沉沉”即设定了寂静而流逝的时间背景,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接着,诗人细腻地描写了月光的照射、红烛的摇曳和幽窗梦境的冷清,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诗中提及的“素娥密意”,不仅是对月亮的寄托,更是对情感的追求与期盼。在霓裳仙乐的描写中,诗人将音乐与舞蹈融入景象,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与活力,而“寒虫苦吟”的结尾,再次强调了孤寂的主题,令人感受到秋夜的凄凉与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玉漏沉沉: 时间悠长,夜深。
- 空庭悄渐添秋气萧森: 空荡的庭院中,秋意渐浓,显得萧瑟冷清。
- 月华如水,偏向孤影情深: 月光洒下,映照出孤独的身影,情感深厚。
- 红烛歌筵多暗度: 红烛下的宴席,往往在无声中度过。
- 幽窗梦冷解相寻: 幽静的窗前,梦境冷清,难以相见。
-
修辞手法:
- 比喻: "月华如水"形象地比喻了月光的柔和。
- 拟人: "寒虫苦吟"赋予了虫鸣以人的情感,增强了孤寂的氛围。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美。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秋夜景象,表达了对孤独与思念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人们在静谧夜晚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分析:
- 月亮: 象征孤独与美好情感的寄托。
- 秋虫: 表达寒冷与孤寂的情绪。
- 红烛: 代表温暖与美好,但同时又暗示着短暂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玉漏沉沉”意指什么?
- A. 夜色渐深
- B. 时间流逝
- C. 寂静的庭院
-
“素娥密意”中“素娥”是指谁?
- A. 一位女子
- B. 月亮
- C. 仙女
-
诗中的“寒虫苦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张令仪的《新雁过妆楼 对月》与李白的《静夜思》在主题上都有对月的描写,但张令仪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氛围的营造,而李白更注重表达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