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州叛》

时间: 2025-01-11 01:24:06

羌虏奸诛轸圣忧,出师十万拥貔貅。

朝迁命将诗书府,廊庙论兵帷幄筹。

舜后舞干期振旅,汉臣投笔待封侯。

宣王六月存周雅,愿继徽声颂国猷。

意思解释

夏州叛

作者: 祖无择 〔宋代〕


原文展示

羌虏奸诛轸圣忧,
出师十万拥貔貅。
朝迁命将诗书府,
廊庙论兵帷幄筹。
舜后舞干期振旅,
汉臣投笔待封侯。
宣王六月存周雅,
愿继徽声颂国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羌族叛乱,朝廷对此忧心忡忡,出征的军队达到十万,气势如貔貅般强大。朝廷频繁更换将领,诗书府的命令也在不断调整,官员们在廊庙中讨论军事策略。舜帝时代的将士们舞干振旅,而汉朝时期的文人则希望通过投笔入仕得到封侯。宣王在六月时仍然保留周朝的雅韵,希望能够继续传承国家的美德和声望。


注释

字词注释:

  • 羌虏: 指羌族及其他外族侵扰者。
  • : 讨伐,惩罚。
  • : 车轱辘,诗中借用作比喻国家的艰难处境。
  • 貔貅: 传说中的一种瑞兽,象征强大和威武。
  • 朝迁: 朝廷更换。
  • 舜后: 指舜帝,古代贤明的君主。
  • 汉臣: 指汉朝的官员。

典故解析:

  • 舜后舞干: 舜帝时代的将领们精神昂扬,意味着当时的士气高昂。
  • 汉臣投笔: 汉朝文人以笔作武器,渴望为国效力,象征志向和抱负。
  • 宣王六月: 指宣王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国家声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祖无择,宋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代,对国家和人民命运有深刻的思考,作品常带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时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将士和文人的期待与支持。


诗歌鉴赏

《夏州叛》是一首充满历史沉重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羌族叛乱这一事件,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的开头以“羌虏奸诛轸圣忧”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种紧迫的氛围,羌族的侵扰使得朝廷陷入忧虑之中。随后,诗人描绘了出征的壮阔场面,“出师十万拥貔貅”,展现了国家的强大军力,但这种强大并不能掩盖内心的忧虑。

中间部分提到朝廷的频繁更换将领和讨论军事策略,反映了对战争的重视和无奈。舜帝和汉朝文人的提及,则是对古代治国理政理想的追溯,表现出对英雄豪杰的向往,以及对现状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问题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与希冀,既有对英雄的赞美,又有对现实的深思,具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羌虏奸诛轸圣忧: 外族侵扰使得国君忧虑。
  • 出师十万拥貔貅: 兵力强大,但是否足够抵御外敌?
  • 朝迁命将诗书府: 朝廷频繁更换将领,并在文官中寻找军事建议。
  • 廊庙论兵帷幄筹: 官员在宫廷中商讨军事策略。
  • 舜后舞干期振旅: 追溯历史,舜帝时代的士气高昂。
  • 汉臣投笔待封侯: 渴望为国效力的文人。
  • 宣王六月存周雅: 希望能保持国家的雅韵和声望。
  • 愿继徽声颂国猷: 祈愿能继续传承国家的美德。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舜后舞干”和“汉臣投笔”,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 使用“貔貅”象征军队的强大。
  • 排比: 多次提及历史人物,增强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国家的安危、历史的传承和个人的抱负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现实的忧虑,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羌虏: 外敌入侵的象征。
  • 貔貅: 象征着强大和勇敢。
  • 舜后: 代表理想中的治国者和英雄。
  • 汉臣: 渴望为国效力的文人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外族是谁?

    • A. 匈奴
    • B. 羌族
    • C. 鲜卑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舜后舞干”是指___帝时代的将士们。

  3. 判断题: 诗中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情绪。(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了豪放的志向与对国家的期盼。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祖无择《夏州叛》都反映了战乱带来的困扰,但杜甫更多表现个人的悲悯,而祖无择则强调集体的力量和历史的承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了解时代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深入分析古诗的艺术风格与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