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雁过妆楼 秋夜》
时间: 2025-01-26 06:23: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雁过妆楼 秋夜
作者: 杜贵墀
挨过黄昏,梧桐院著些疏雨微云。
暗中征雁,渐语近水边村。
小阁灯昏人独自,听吟蛩绕遍墙根。
者情怀,怕逢明月,懒更开门。
当年望牛女处,只燕楼霜影,凤蜡啼痕。
不饶人睡,芦被纸帐无温。
便能梦归故国,怕红蓼,丹枫也断魂。
腰围减,待五更声尽,能留几分。
白话文翻译:
暮色将近,梧桐树下飘落着细雨和淡淡的云彩。
暗夜中飞来的大雁,声音渐渐传到水边的村庄。
小阁楼的灯光昏暗,独自一人,听着蟋蟀在墙根吟唱。
此时此刻的情怀,让我惧怕遇到明月,懒得再开门。
当年在那眺望牛郎织女的地方,只有燕子楼上的霜影和凤蜡啼痕。
难以入眠,芦苇做的被子和纸帐都没有温暖。
能够梦回故国,唯恐红蓼和丹枫也让我断肠。
身形消瘦,待到五更的钟声结束,能留住几分呢?
注释:
- 挨过:经过,度过。
- 疏雨微云:细雨和淡淡的云彩。
- 征雁:归来的大雁。
- 小阁灯昏:小阁楼里的灯光昏暗。
- 吟蛩:蟋蟀在吟唱。
- 牛女:指牛郎织女的传说。
- 凤蜡啼痕:指凤蜡鸟的啼叫痕迹,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 红蓼、丹枫:红色的蓼草与丹红的枫树,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贵墀(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江苏人,作品以细腻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其诗风格融合了唐诗与宋词的特点。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夜,正值诗人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际,体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温暖的渴望。
诗歌鉴赏:
《新雁过妆楼 秋夜》是一首充满秋日惆怅与思乡情怀的诗作。开篇以“挨过黄昏”引入,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秋夜。诗人在黄昏后,面对细雨和微云,心中的孤独感愈发加重。暗中归来的大雁,带来了秋天的讯息,也唤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灯昏人独自”一句,揭示了诗人在孤独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蟋蟀的吟唱使得这一刻更显得寂静而宁静。接下来的“怕逢明月,懒更开门”,表达了他对明月的恐惧,似乎是对往昔的回忆和现状的逃避。
“只燕楼霜影,凤蜡啼痕”则将目光转向过去,牛郎织女的传说以及孤独的燕子,象征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忆。最后的几句,诗人在无眠之夜的沉思中,感受到生活的无情与时光的流逝,虽然能梦回故国,但却唯恐美好的记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遥不可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秋夜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挨过黄昏:通过黄昏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渐入夜晚的氛围,暗示时间的流逝。
- 梧桐院著些疏雨微云:细雨和稀疏的云彩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孤冷。
- 暗中征雁:暗夜中归来的大雁,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引起了思乡的情绪。
- 小阁灯昏人独自:小阁楼里灯光昏暗,诗人独自一人,突显孤独感。
- 听吟蛩绕遍墙根:蟋蟀的吟唱环绕在墙根,增加了夜晚的静谧感。
- 者情怀,怕逢明月,懒更开门:对明月的恐惧与逃避,反映了内心的矛盾与孤独。
- 当年望牛女处: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让人更加感伤。
- 不饶人睡,芦被纸帐无温:夜晚无法入睡,形象地表现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 便能梦归故国,怕红蓼,丹枫也断魂:即使梦回故乡,红蓼与丹枫的伤感也让人心碎。
- 腰围减,待五更声尽,能留几分:身体的消瘦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牛女”比喻美好爱情的向往。
- 拟人:如“听吟蛩”,赋予蟋蟀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全诗在语言上讲究对仗,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与思乡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在秋夜中的感伤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疏雨:代表着秋天的萧瑟与情感的细腻。
- 大雁:象征着归属与思乡的情感。
- 蟋蟀:代表孤独与夜晚的宁静。
- 明月:象征着美好与遥远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挨过黄昏”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 A. 迎接黎明
- B. 经过夜晚
- C. 经过黄昏
- D. 进入白天
-
诗人对“明月”的态度是?
- A. 喜欢
- B. 恐惧
- C. 忍耐
- D. 无所谓
-
“红蓼”和“丹枫”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思念与伤感
- C. 快乐
- D. 未来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加强调了社会动乱中的个人苦闷。
- 李白《静夜思》:在孤独中更强调了故乡的温暖,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杜贵墀研究》
- 《唐诗三百首注释与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