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一编二轴》
时间: 2025-01-11 11:37: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当时高蹈翰墨场,江南李氏洛下杨。
二人殁後数来者,西台唯有尚书郎。
篆科草圣凡几家,奄有汉魏跨两唐。
纸摹石镂见彷佛,曾未得似君家藏。
侧厘数幅冰不及,字体欹倾墨犹湿。
明窗棐几开卷看,坐客失床皆起立。
新春一声雷未闻,何得龙蛇已惊蛰。
仲将伯英无後尘,迩来此公下笔亲。
使之早出见李卫,不独右军能逼人。
枯林栖鸦满僧院,秀句争传两京遍。
文工墨妙九原荒,伊洛气象今凄凉。
夜光入手爱不得,还君复入古锦囊。
此後临池无笔法,时时梦到君书堂。
白话文翻译:
在当时翰墨飘香的场所,江南的李氏和洛下的杨氏笔法独特。
两人去世后,后来的二人不多,西台之中只剩下尚书郎。
篆刻和草书的圣手究竟有多少家,真正拥有汉魏和两唐技艺的也寥寥无几。
纸上摹写的石刻如同真迹,却从未见过像你家所藏的那样。
看你几幅字迹,冰冷的字迹不及,字体斜倾,墨迹尚未干透。
明亮的窗前我打开书卷,坐在这里的客人纷纷起立。
新春的雷声尚未听到,怎么就惊动了龙蛇?
仲将和伯英没有后人,近来这位公子写字亲切。
他早早出门见到李卫,谁说右军才可以逼人?
枯树上栖息的乌鸦满是僧院,优美的句子在两京之间争相传播。
文笔和墨法在九原已然荒芜,伊洛的气象如今显得凄凉。
夜光入手却难以爱惜,归还给你,再入古老的锦囊。
从今往后临池将无笔法,时常梦见你在书堂。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蹈翰墨场:形容当时的书法艺术氛围十分高雅和繁荣。
- 江南李氏:指江南地区的李氏书法家。
- 西台:指西台学士,传说中的高人。
- 草圣:指草书的圣手,多指王羲之。
- 纸摹石镂:指用纸描摹石刻的字迹。
- 明窗棐几:窗明几净,形容环境的清幽。
典故解析:
- 仲将和伯英:仲将指的是仲子,伯英则指的是伯雅,都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 右军:指王羲之,因其书法作品被称为“右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文学风格独特,与苏轼、米芾并称为“宋代三大家”。其诗词常以自然为题材,情感真挚,形式多样。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庭坚对当时书法艺术的感怀之时,表达了对古人书法的敬仰以及对当代书法的忧虑。诗中提到的李氏和杨氏,突显了书法传承的重要性和对后辈的期待。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一编二轴》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古代书法家的敬仰。诗中通过江南李氏和洛下杨氏的对比,反映出当时书法艺术的辉煌与后继乏力的现实。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书法作品的精美,如“纸摹石镂见彷佛”,显示出他对书法的熟稔与热爱。
诗中“明窗棐几开卷看,坐客失床皆起立”则生动展现了书法艺术在他心中的崇高地位,仿佛在一瞬间唤起了周围人的敬仰。诗人通过“夜光入手爱不得”的意象,表达了对书法创作的渴望与追求,却又感到无奈与失落。整首诗在抒发情感的同时,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典故与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时高蹈翰墨场:描绘出当时书法艺术的繁荣景象。
- 江南李氏洛下杨:明确指出书法家出自之地,表明地域文化的影响。
- 二人殁後数来者:感叹后继乏人,书法艺术的传承岌岌可危。
- 篆科草圣凡几家:探讨草书艺术的传承与现状。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如“纸摹石镂见彷佛”,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书法作品的真实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回顾与对后来的忧虑,表现了诗人对书法传承的关切,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书法家深切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翰墨:象征书法艺术的精深与美好。
- 冰不及:形容书法的冷峻与优雅。
- 新春: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草圣”指的是谁?
- A) 王羲之
- B) 李白
- C) 杜甫
- D) 白居易
答案:A
-
下列哪个意象在诗中用来描述书法的优雅?
- A) 明窗
- B) 枯林
- C) 龙蛇
- D) 夜光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仲将和伯英”是指什么?
- A) 书法家
- B) 诗人
- C) 画家
- D) 文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兰亭集序》——王羲之
- 《庐山谣》——李白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的书法作品对比:两位书法家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个人风格,黄庭坚偏重于意境的表达,而苏轼则更注重书法的自然流畅。
参考资料:
- 《宋代书法研究》
- 《黄庭坚诗文全集》
- 《中国古代书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