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其二》
时间: 2025-05-18 04:40: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情天好住。只在长条牵系处。
无限精神。接引从来多少人。
春三二月。不放离人轻易别。
纵使春归。依旧殷勤挽落晖。
白话文翻译
这段美好的情感,如同天空一样宁静,只在那条长长的牵系之处。
无尽的精神,吸引了多少人前来。
在春天的三四月间,不轻易让离人分别。
即使春天回归,依旧热情地挽留那落下的光辉。
注释
字词注释:
- 情天:指美好的情感或情境。
- 长条牵系处:形容情感的牵引之地。
- 接引:引导、吸引。
- 春三二月:春天的三四月份。
- 不放离人轻易别:不轻易让离开的人分别。
- 殷勤:热情、周到的态度。
- 挽落晖:挽留即将消逝的光辉。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春”与“离别”的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绪,反映了古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离别的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尹默(1896-1978),原名沈士杰,字尹默,号白云,江苏无锡人。清末民初的文化人,擅长诗词、书法,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象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 其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人际间的情感牵绊,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情感的珍惜。
诗歌鉴赏
沈尹默的《减字木兰花 其二》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带来的美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牵绊。诗的开头“情天好住”,传达出一种恬静而美好的情感状态,仿佛在描绘一种理想化的情感世界。接下来的“只在长条牵系处”,则暗示这种美好情感并非虚幻,而是扎根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牵挂。
诗中提到的“无限精神”与“接引从来多少人”,描绘了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活力,生动地反映出春天不仅是自然界的复苏,也是情感世界的重生。离别在春天这个季节显得格外沉重,“不放离人轻易别”体现了人们对于离别的不舍,尤其是在生命的春天,离别的苦涩更显得难以承受。
最后一句“纵使春归,依旧殷勤挽落晖”则是对离别的深刻反思,尽管春天会再次到来,但那些美好的瞬间与情感却是无法复刻的。整首诗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带有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情天好住:描绘出一种理想的情感状态。
- 只在长条牵系处:强调这种情感是相互牵引的。
- 无限精神:表现出春天的活力。
- 接引从来多少人:指春天吸引了很多向往的人。
- 春三二月:特指春天的温暖。
- 不放离人轻易别:表达对离别的不舍与珍惜。
- 纵使春归:承认春天的循环。
- 依旧殷勤挽落晖:表现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挽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天空,形象生动。
- 拟人:将春天赋予情感,体现出生命的活力与温暖。
- 对仗:句式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伤感展开,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情天:象征着一种理想的情感世界。
- 长条牵系处:象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春: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离人: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落晖:象征着短暂美好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情天好住”指的是:
A. 美好的天空
B. 美好的情感
C. 美好的生活 -
诗中提到的“不放离人轻易别”表达了什么?
A. 对离别的轻视
B. 对离别的珍惜
C. 对离别的无所谓 -
诗中“纵使春归”意指:
A. 春天不会再来
B. 春天会再次到来
C. 春天的美好会消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离别情感。
- 李白《将进酒》:通过饮酒来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沈尹默与李白的《将进酒》都在不同层面探讨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沈尹默更倾向于描绘细腻的情感,而李白则更为豪放,表现出对生命的洒脱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沈尹默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减字木兰花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