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晚阴》
时间: 2025-01-11 14:06: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明日晚阴
董嗣杲 〔宋代〕
跧伏性易屈,口强心无主。
今日届清明,此身客湓浦。
花草各自芳,谁能问园圃。
客怀值佳时,冶游有何睹。
江头风飏花,天际云兴雨。
阴冱叹时迁,集条燕羞舞。
世故堕煎熬,乡愁渺终古。
柳色西湖隄,初更尚箫鼓。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性情柔弱易屈服,口中虽强却内心无主。今天正值清明节,我身在湓浦作客。花草各自芬芳,谁又能问及园中的景致?作为客人正值佳时,游玩又能看到什么呢?江边吹来风,花瓣随风飘扬,天边的云朵也在聚集着雨水。阴冷的天气让我感叹时光流逝,燕子在树枝上羞怯地不敢飞舞。世事纷繁令人苦恼,乡愁却始终无法消散。西湖边的柳树已是春色,夜深时还有箫声和鼓声相伴。
注释
- 跧伏:指情绪的柔弱与屈从。
- 湓浦:指湓江的河边,寓意身在异乡。
- 冶游:指游玩、游乐,表达对美景的向往。
- 风飏花:风吹动花瓣,描绘春日的生机。
- 阴冱:阴云密布,天气寒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 集条燕羞舞:燕子聚集在树枝上,表达春天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子仪,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以清新、细腻见长,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清明日晚阴》创作于清明节前后,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但诗人却身处异乡,心中充满忧郁与思乡之情。此时的清明节,既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春游踏青的佳时,诗人在游玩时却感受到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于清明时节,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在清明节,传统上是扫墓和春游的时节,然而,诗人在湓浦这片异乡的土地上,内心却无比孤独,无法与春光融为一体。开篇两句描绘了诗人的性情,虽表面强硬,内心却缺乏主见,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屈服。
接下来,诗人观察到花草各自绽放的美丽,却感叹无人问津的孤独。尽管正值佳节,游玩之时的欣喜却被内心的忧郁所掩盖。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象,如江边的花朵随风飘扬,天际的云层暗示着即将来临的雨水,象征着生命的流转与时光的匆匆。
最后一联,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还在对乡愁的思考中,描绘了西湖柳色的美丽和夜晚的乐声。这一切都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跧伏性易屈:性格柔弱,容易屈服,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脆弱。
- 口强心无主:虽有言辞强烈,内心却没有主见,显露出孤独感。
- 今日届清明:指清明节的到来,节日的氛围与个人的情感形成对比。
- 此身客湓浦:身在异乡湓浦,感受到孤独与思乡的情绪。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花草各自芳,谁能问园圃”,形成对偶,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燕羞舞”,赋予燕子情感,增强了诗人的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孤独”与“乡愁”,在自然美景与内心的孤独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明: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也代表着追忆与祭奠。
- 花草:象征着生命的绽放与美好,但在诗中却显得孤独。
- 柳色: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但也暗含着离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清明日晚阴》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董嗣杲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湓浦”指的是?
- A. 一个节日
- B. 一种植物
- C. 一个地名
- D. 一种游玩方式
-
诗中“阴冱叹时迁”意为?
- A. 感叹阴冷的天气
- B. 感叹时间的流逝
- C. 感叹春天的到来
- D. 感叹生活的美好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定风波》: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
- 陶渊明《饮酒》:表现了隐逸生活的洒脱与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比较董嗣杲与李白的作品,董诗多表现内心的孤独,李诗则多表现豪情壮志,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存在明显差异,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对比研究
这些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