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菱花
作者:董嗣杲 〔宋代〕
珠团绿锦趁晴摊,
凉荫龟鱼六月寒。
背日开花非芡比,
荒年收实当蔬餐。
一方锦里消清暑,
五瓣阑干俯碧澜。
漠漠水天谁唱晚,
苕溪翠展夕阳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夏天的湖面上,菱花像绿色的绣锦般铺展开来,提供着凉爽的阴影,水中龟和鱼在六月的寒气中嬉戏。菱花在阳光背面绽放,和芡实并不相同。在丰收年,菱角可以当作蔬菜来吃。在这片美丽的水乡里消遣暑气,五瓣的菱花从栏杆上俯瞰着碧蓝的湖面。水天一色,谁在傍晚时分歌唱?苕溪边绿意盎然,夕阳照耀着一片残霞。
注释:
字词注释:
- 珠团:形容菱花聚集如珍珠般美丽。
- 绿锦:形容绿色的锦缎,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菱花的美丽。
- 龟鱼:指生活在水中的生物,代表夏日的凉爽。
- 背日:指背对着阳光。
- 芡比:这里比喻菱花与芡实的不同。
- 荒年:指歉收的年份。
- 凉荫:形容清凉的阴影。
- 碧澜:指清澈的湖水。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引用的典故,更多是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夏日水乡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子卓,号云溪,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季,描绘了湖畔的菱花与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在炎热夏季中寻求清凉、享受自然的心情。
诗歌鉴赏:
《菱花》是一首描绘夏日湖畔美景的诗作,董嗣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开篇以“珠团绿锦趁晴摊”引入,生动描绘了菱花在阳光下绽放的景象,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觉。接着通过“凉荫龟鱼六月寒”,展现了夏日水中的生物,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
诗中提到“背日开花非芡比”,不仅是对菱花与芡实的对比,更是对自然界中不同植物特性的一种细致观察。诗人用“荒年收实当蔬餐”表现出对自然丰收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考,暗含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期待。
后半部分的描绘则更具情感深度,“一方锦里消清暑”显示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消遣的乐趣,而“漠漠水天谁唱晚”则引发了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给人以深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夏日的宁静与美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珠团绿锦趁晴摊:描绘菱花像珍珠般的团聚,在阳光下铺展开来,展现出鲜亮的绿色。
- 凉荫龟鱼六月寒:在阴凉的水边,龟和鱼在凉爽的水中嬉戏,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 背日开花非芡比:菱花在阳光背面盛开,和芡实有明显的区别,突显出菱花的独特美。
- 荒年收实当蔬餐:在歉收的年份,菱角也可以当作蔬菜,表现了人们对食物的珍惜。
- 一方锦里消清暑:在这片美丽的水域里,人们悠闲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 五瓣阑干俯碧澜:从五瓣的栏杆上俯瞰着碧蓝的湖水,构成了优美的画面。
- 漠漠水天谁唱晚:水天一色,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诗人引发对晚唱者的思考。
- 苕溪翠展夕阳残:苕溪边的绿意在晚霞残影中展开,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团绿锦”,将菱花比作珍珠与锦缎,形象生动。
- 拟人:如“谁唱晚”,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较好的对称和平衡,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夏日湖畔的清凉与宁静,反映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找慰藉和快乐的心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菱花:象征自然美和生命力。
- 凉荫:代表清凉和夏日的舒适。
- 碧澜:象征平和与宁静的水面。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瞬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珠团绿锦”形容的是什么?
A. 水面波光
B. 菱花
C. 夕阳
D. 龟和鱼 -
填空题:诗中提到“荒年收实当__”。
-
判断题:诗人对菱花的描写主要是表现其丰收的喜悦。(对/错)
答案:
- B
- 蔬餐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夏日南亭怀辛大》(李白)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词对比: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与《菱花》都描绘了水边的美景,但苏轼更关注于情感的抒发,而董嗣杲则更多地描绘自然的静谧与清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唐宋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