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花》

时间: 2025-01-11 14:26:22

挑根扫叶古墙阴,雨后青腴有客寻。

又见开花如雪处,不知遍野已春深。

山殽难入膏粱味,冰室偏钟采撷心。

荼苦回甘谁识取,周诗历历播微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挑根扫叶古墙阴,
雨后青腴有客寻。
又见开花如雪处,
不知遍野已春深。
山殽难入膏粱味,
冰室偏钟采撷心。
荼苦回甘谁识取,
周诗历历播微吟。

白话文翻译:

在古老的墙阴处,挑起根扫落叶,
雨后青葱的草地上,有人前来寻找。
又见那如雪般盛开的花,
却不知大地已然春深。
山间的美味难以入膳,
冰室里却偏偏钟情于采撷之心。
苦荼的回甘,谁能识得其味,
周朝的诗句,历历在目,轻声吟唱。

注释:

  • 挑根:挑起草根;扫叶:扫去落叶。指清理环境。
  • 青腴:青葱肥美的样子。
  • 开花如雪处:形容花朵洁白如雪,盛开之地。
  • 山殽:山间的美味食物,指野味。
  • 冰室:冷藏室,寓意保持的清新。
  • 荼苦:荼是一种植物,味道苦涩;回甘:苦中带甜。
  • 周诗:指周朝的古诗,表现古代文人的吟诵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宗之,号德庵,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情感细腻,语言优美。他的诗作常带有淡淡的哲思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愈发明显。诗中通过对春花的描绘,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人们对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荠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首联以"挑根扫叶"开篇,呈现了诗人清理环境的动作,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暗示春天的来临。接下来,"雨后青腴有客寻"则描绘出春雨后,草木复苏,生机盎然的场景,似乎在邀请朋友一同赏春。

中间两句“又见开花如雪处,不知遍野已春深”,通过对盛开花朵的形象描写,唤起对春天的感慨。诗人沉浸在美丽的花海中,却不知春天已深入人心,这种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后半部分“山殽难入膏粱味,冰室偏钟采撷心”则表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他不在意山珍海味,反而钟情于大自然的馈赠,流露出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荼苦回甘谁识取,周诗历历播微吟”,通过对苦荼的品味,表达了人生的深刻哲理,只有少数人能体会到其中的真谛。同时以“周诗”作为结尾,体现了文化传承和对古典诗词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挑根扫叶古墙阴:描绘了诗人清理环境的画面,暗示春天的到来。
  2. 雨后青腴有客寻:展现了春雨后青葱的草地,生机勃勃。
  3. 又见开花如雪处:形容美丽的花朵,表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4. 不知遍野已春深:表达对春天的无奈与感慨。
  5. 山殽难入膏粱味:强调诗人对简单自然的偏爱。
  6. 冰室偏钟采撷心:表现对自然采撷的喜爱。
  7. 荼苦回甘谁识取:探讨人生哲理,只有少数人能识得。
  8. 周诗历历播微吟:表达对古典文化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开花如雪”,把花朵比作雪,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对仗:如“山殽难入膏粱味”,形成了对比,突出诗意。
  • 拟人:通过“钟情”等词语,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花朵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古典文化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荠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青腴:代表生命的鲜活与繁荣。
  • :纯洁与美好,反映诗人的审美观。
  • 山殽:自然的馈赠,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挑根扫叶”表达了什么? A) 清理环境
    B) 享受生活
    C) 观察自然
    D) 迎接春天

  2. “荼苦回甘”中的“荼”指的是: A) 甜美的果实
    B) 一种苦草
    C) 令人烦恼的事
    D) 美丽的花朵

  3. 诗中体现了诗人对哪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A) 奢华生活
    B) 简单自然
    C) 繁华都市
    D) 旅行探索

答案:

  1. A) 清理环境
  2. B) 一种苦草
  3. B) 简单自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兴衰和个人的忧愁。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关注于草的生命力和离别情感,展现了人情与自然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