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7:12:08

河汉金气老,海月光陆离。

蟋蟀鸣我床,声声有馀悲。

美人天之涯,言旋杳无期。

西风吹脱叶,抚时伤所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河汉金气老,海月光陆离。
蟋蟀鸣我床,声声有馀悲。
美人天之涯,言旋杳无期。
西风吹脱叶,抚时伤所思。

白话文翻译

银河的金气已经衰老,海上的月光显得斑驳陆离。
蟋蟀在我的床边鸣叫,声声都带着无尽的悲伤。
那位美人在天涯海角,音信杳无,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西风吹落了树叶,抚摸着时间,令人伤感思念。

注释

  • 河汉:指银河,古人常用来形容天上的星河。
  • 金气:这里指的是银河的光辉,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海月:指海上的明月,形容景色的美丽和变幻。
  • 蟋蟀:指蟋蟀,秋季的虫鸣,常用来表达孤独和思念。
  • 美人:指心中所思念的女子,常见于古诗中。
  • 杳无期:形容音信全无,不知道何时能够再见。
  • 西风: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感伤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字君谏,号东篱,出生于福建。董嗣杲以其清新婉丽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致的观察而著称。其诗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冬之际,正值时节更迭、万物凋零之时,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逝去的美好事物和远方美人的思念。时代背景上,宋代社会变动频繁,士人的情感常常被孤独和思念所困扰。

诗歌鉴赏

《拟古 其二》是一首充满 melancholic(忧郁)情感的诗作,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细腻地描绘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首联中“河汉金气老,海月光陆离”通过描绘银河和海月,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美丽的意境,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接着,蟋蟀的鸣叫声不仅引发了诗人的思绪,也在寂静的夜晚中增添了几分悲凉,令人感受到深深的孤独。

中间两句的“美人天之涯,言旋杳无期”,直接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与无奈,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渴望。这种强烈的情感在最后一句“西风吹脱叶,抚时伤所思”中达到了高潮,西风的吹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叶子的凋零则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令人倍感凄凉。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情感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河汉金气老:描绘银河的光辉已经衰老,暗示岁月的流逝。
  2. 海月光陆离:形容海上的月光斑驳,营造出梦幻而又惆怅的氛围。
  3. 蟋蟀鸣我床:蟋蟀的鸣叫声在夜晚的床边,突显孤独与沉思的情境。
  4. 声声有馀悲:蟋蟀的鸣叫声中透出无尽的悲伤,表达内心的孤独感。
  5. 美人天之涯:思念的对象远在天涯,增加了情感的隔阂和无奈。
  6. 言旋杳无期:无尽的思念与等待,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
  7. 西风吹脱叶:西风吹动,树叶纷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8. 抚时伤所思:对时间的感怀与对思念的伤感交织在一起。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河汉金气老”将银河比作金气,形象地表达了岁月的流逝。
  • 拟人:如“西风吹脱叶”,赋予风以动作,使自然景象更具情感。
  • 对仗:首句与次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揭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河汉:象征浩瀚与永恒,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2. 海月:代表梦幻与美好,体现了诗人的幻想与思念。
  3. 蟋蟀:象征孤独与悲伤,常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4. 西风:引发思考时间与季节的变迁,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思念的加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河汉金气老中“金气”指的是什么?

    • A. 银色光辉
    • B. 黄金气息
    • C. 光辉岁月
    • D. 以上皆是
  2. 蟋蟀鸣我床中蟋蟀的鸣叫声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悲伤
    • C. 忧愁
    • D. 宁静
  3. 西风吹脱叶中,西风的作用是?

    • A. 带来温暖
    • B. 吹走烦恼
    • C. 引发思考
    • D. 增加欢乐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晏几道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对过往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的语气更为豪放,而董嗣杲则显得婉约细腻。
  • 晏几道《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两者都表现了秋天的孤寂与思念之情,但晏几道的作品更加强调外在景象的描写,而董嗣杲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