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花慢 中秋》
时间: 2025-01-22 12:18: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瑶花慢 中秋
作者: 叶绍本 〔清代〕
澄天如水,皓魄东升,看罗云全捲。
冰壸皎洁,琼树秋万里清光难掩。
姮娥依旧,倚玉殿新妆初展。
照古今银镜无尘,三五金波共满。
此身似到瑶台,镇心地清凉,根因都现。
金觞满泛,云液浥唤起玉龙宛转。
广寒何在,认桂影婆娑庭院。
漫相夸,彩幄红茵,且付花毫牙管。
白话文翻译
在澄澈的天空下,明亮的月亮从东方升起,轻柔的云彩被卷起。冰冷的月光洁白如玉,琼树在这万里秋光中显得清朗而明亮。嫦娥依旧倚靠在玉殿上,刚刚施展的新妆显得格外动人。她的光辉照耀着古今,似乎镜子里无尘,三五颗星星与月光交相辉映。此时的我仿佛到了瑶台,心境清凉,所有的根源都显现出来。金杯满溢,云彩的液体唤起了玉龙般的柔美。广寒宫在哪里?我在庭院中认出桂树的影子在轻轻摇曳。漫无目的地夸耀着,彩色的帐幔和红色的地毯,且将这美好时光寄托在花的毫端与牙管之上。
注释
- 澄天:清澈的天空。
- 皓魄:明亮的月亮。
- 罗云:轻柔的云彩。
- 冰壸:形容月光如冰一般的清冷和明亮。
- 琼树:美丽的树木,常用来比喻桂花树。
- 姮娥: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子。
- 金波:指星星的光辉,金色的波光。
- 瑶台: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和清静的地方。
- 云液:形容如云般的液体,指酒。
- 广寒:指月宫。
- 桂影:桂树的影子,象征着中秋。
- 彩幄红茵:华丽的帐幔和红色的地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绍本,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此诗写于中秋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景仰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中融入了嫦娥、桂花等元素,体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诗歌鉴赏
《瑶花慢 中秋》是一首描写中秋佳节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在清澈的夜空下,皓月当空的情景。诗的开头,澄澈的天空和升起的月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嫦娥的倩影与月光相映成趣,展现了月亮的神秘与美丽。
韵律上,词句流畅自然,音调轻柔,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金波”、“琼树”等,不仅增强了视觉的美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情怀。尤其是“此身似到瑶台”,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寄托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月亮不仅是时间的标志,更是人们情感的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澄天如水,皓魄东升:形容天清气朗,明月从东方升起,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看罗云全捲:描绘了月光洒在云彩上,轻柔的云彩被月光照亮,似乎在轻轻卷起。
- 冰壸皎洁,琼树秋万里清光难掩:月光如冰般洁白,琼树在秋天的光辉下显得分外明亮。
- 姮娥依旧,倚玉殿新妆初展:嫦娥依旧倚靠在月宫,刚刚打扮的样子,别有一番风韵。
- 照古今银镜无尘,三五金波共满:月光照耀着古今,宛如无尘的银镜,天上的星星与月光相辉映。
- 此身似到瑶台,镇心地清凉,根因都现:诗人感到仿佛到了瑶台,心境清凉,内心的根源都显现出来。
- 金觞满泛,云液浥唤起玉龙宛转:金杯满溢,酒液如云般唤起了玉龙的柔美景象。
- 广寒何在,认桂影婆娑庭院:月宫在哪里?在庭院中认出桂树的影子轻轻摇动。
- 漫相夸,彩幄红茵,且付花毫牙管:随意地夸耀着,华丽的帐幔和红色的地毯,将美好时光寄托在花的毫端与牙管之上。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姮娥依旧”将嫦娥拟人化,使其形象更加生动;“金波共满”形容星星与月光的辉映,增强了意境的层次。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展现了对中秋节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团圆的渴望,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思念与团圆。
- 嫦娥:代表着美丽与神秘。
- 桂树:象征着中秋的传统。
- 琼树:美好的象征,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 金波:星星的光辉,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姮娥”指的是哪位神话人物?
- A. 西王母
- B. 嫦娥
- C. 观音菩萨
-
诗人将自己的身心比作什么?
- A. 瑶台
- B. 酒杯
- C. 桂花
-
诗中描绘的主要节日是什么?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春节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以中秋为主题,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 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简单的意象表达了强烈的乡愁,风格更为直白而深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文学史》
- 《唐诗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