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坡遗墨卷後》
时间: 2024-09-19 20:56: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东坡遗墨卷后
作者:苏辙
少年喜为文,兄弟俱有名。
世人不妄言,知我不如兄。
篇章散人间,堕地皆琼英。
凛然自一家,岂与余人争。
多难晚流落,归来分死生。
晨光迫残月,回顾失长庚。
展卷得遗草,流涕湿冠缨。
斯文久衰弊,冱流自为清。
科斗藏壁中,见者空叹惊。
废兴自有时,诗书付西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年轻时对文学的热爱,和兄弟之间的名声比较。世人常说我不如我的兄弟。我的文章散落在人间,如同美玉般珍贵。面对世俗的竞争,我独自坚守自己的风格,岂会与他人争斗。经历了许多磨难后,我回到故乡,重温生死的意义。晨光逼近残月,回首往昔,仿佛失去了星辰。展卷读到遗留的诗稿,不由得流泪湿透了帽带。如今文采衰微,清流自我坚持。那些藏于壁间的科斗,看到的人都感叹不已。兴废自有时节,诗书的命运归于西京。
注释
- 琼英:比喻珍贵的诗文。
- 凛然:形容威严、庄重的气度。
- 晨光迫残月:晨光逼迫着残月,寓意时光的流逝和无奈。
- 斯文:文采、文化。
- 科斗:古代科举考试,作为文人身份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擅长诗词、散文,风格清新洒脱。苏辙的作品常透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对文学、人生的回顾与感慨。诗中提到的兄弟情谊和个人成就,展现了他对家庭、社会的思考,也表达了对文学传承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个人与兄弟的成就,表达了作者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开头的“少年喜为文,兄弟俱有名”直接点出年轻时的文学热情以及和兄弟之间的比较,透露出一种自谦和对兄长的钦佩。接下来,通过“篇章散人间,堕地皆琼英”来描绘自己的诗作如同珍珠一般散布于世,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作品的自豪。
随着诗意的展开,作者开始反思自己的文学之路,尤其是经历的风雨和困境,展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深刻理解。“多难晚流落,归来分死生”点明了经历苦难后的回归与思考。结尾部分,作者对文化衰退的感慨,以及对科斗的叹息,进一步深化了对时代变迁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有对个人成就的反思,也有对文化传承的深刻关怀,体现了苏辙作为文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少年喜为文:表现了年轻时的热情。
- 兄弟俱有名:提到兄弟的成就,表现出对兄长的敬仰。
- 世人不妄言,知我不如兄:谦虚地承认自己不如兄长。
- 篇章散人间,堕地皆琼英:比喻自己的作品如同美玉般散布,表达自豪感。
- 凛然自一家,岂与余人争:强调自己坚守风格,不与他人争斗。
- 多难晚流落:经历磨难后流落他乡。
- 晨光迫残月,回顾失长庚:回首往昔,感慨时光流逝。
- 展卷得遗草,流涕湿冠缨:读到遗留的诗稿,感动落泪。
- 斯文久衰弊:感叹文化的衰落。
- 科斗藏壁中,见者空叹惊:提到科举的象征,令人叹息。
- 废兴自有时:明白盛衰有时,诗书的命运已归于西京。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堕地皆琼英”比喻作品的珍贵。
- 对仗:如“晨光迫残月”,构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晨光迫残月”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反映了对文学和文化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兄弟的敬仰和对命运的感慨,表现出作者对文化传承的关切与忧虑。
意象分析
- 少年:象征着热情和希望。
- 琼英:代表着珍贵的文化和文学成果。
- 晨光与残月: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遗草:暗示着过去的文采与文化的遗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的兄弟是谁? A. 苏洵
B. 苏轼
C. 苏瑾
D. 苏峻 -
诗中提到的“琼英”指的是什么? A. 珍贵的玉石
B. 美好的诗文
C. 高尚的品德
D. 远大的理想 -
诗中“晨光迫残月”的意象主要表达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时光的流逝
C. 家庭的温暖
D. 文学的价值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苏轼):同样反映个人与历史的关系,情感深邃。
- 《水调歌头》(苏轼):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在主题上均有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但李白更具个体的孤独感,而苏辙则更多地反映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参考资料
- 《苏辙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