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伯和仲纯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1-11 09:03: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欧阳伯和仲纯挽词二首
之人虽蚤病,对客每清言。
不信疾为累,要称学有原。
籧篨视名器,果蓏指乾坤。
长短何须问,传家已抱孙。
仲氏气无前,为文思涌泉。
飘然落笔地,时出疾邪篇。
杶干要经雪,骅骝行著鞭。
凄凉悲故客,不及见华颠。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虽然他早有病痛,但和客人交谈时总是言辞清晰。
他不相信疾病是累赘,认为学习有其根源。
看似简单的器物,却能映射出宇宙的深邃。
长短的事何必去计较,传家之业已经有孙子承继。
第二首:
仲氏的气概无人能及,文思如泉水涌出。
他轻轻挥笔,时而写出绝妙的文章。
树干需要经受雪的考验,骏马在鞭下奔腾。
对故人的悲凉与思念,无法与看到他的风华相比。
注释
- 之人:指文中所述的朋友或故人。
- 蚤病:早期的疾病,指身体状况不佳。
- 清言:清晰而明了的话语。
- 籧篨:一种竹制的器具,象征简单的器物。
- 果蓏:指果实,象征着丰收和成果。
- 长短:指事物的长久与短暂。
- 仲氏:指仲纯,可能是朋友的名字。
- 疾邪篇:指写作中表现出的病态或不如意的作品。
- 杶干:树干,象征坚韧。
- 骅骝:指良马,象征力量与动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的诗词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在词、赋等方面有较高成就。
创作背景:这首挽词是为了悼念欧阳修和仲纯两位友人的去世而作。苏辙在诗中表达对朋友的怀念、对疾苦的反思以及对学问的尊重,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欧阳伯和仲纯挽词二首》通过两首诗的形式,深刻表现了对友人的悼念与敬意。诗中,苏辙以对话的形式展开,虽然作者的身体状况不佳,但他与客人交谈时的清晰言辞显示了他内心的坚定与对学问的热爱。他不把疾病视为负担,而是认为学问的追求才是生命的根基。
在第二首中,苏辙进一步描绘了仲氏的才华与气度,表现出对其文思的赞美,强调了真正的文人应当在困难面前展现出更为坚定的信念与气概。诗的后面部分提到的“杶干要经雪,骅骝行著鞭”,不仅象征着对友情的坚守,也暗示了人生的磨难与奋斗,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意蕴深厚,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苏辙作为诗人的深邃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之人虽蚤病,对客每清言:尽管他早已生病,却仍与客人言辞清晰。
- 不信疾为累,要称学有原:他不认为疾病是负担,反而认为追求学问才是根本。
- 籧篨视名器,果蓏指乾坤:简单的器物能映射出深邃的宇宙,象征着内涵的丰厚。
- 长短何须问,传家已抱孙:长短的道理并不重要,传承的事业已经有孙子来继续。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籧篨”和“果蓏”比喻简单与复杂、表面与深意。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了良好的节奏感。
- 象征:树干和骏马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动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怀念,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强调学问与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蚤病: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清言:象征着智慧与思考的力量。
- 籧篨、果蓏:简单与深邃的对比,象征着人生的哲理。
- 杶干、骅骝:象征着坚韧与奋斗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欧阳伯和仲纯挽词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苏辙
- C. 欧阳修
- D. 陶渊明
-
诗中提到的“清言”指的是什么?
- A. 书法
- B. 明晰的言辞
- C. 音乐
- D. 诗歌
-
诗中“长短何须问”表达了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对时间的无奈
- C. 传承的重要性
- D. 人生的无常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强调了壮志与豪情,与苏辙的抒怀形成鲜明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则通过送别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苏辙的挽词在情感上相似,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辙《文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