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
欲深不见兰生处,
追逐微风偶得之。
解脱清香本无染,
更因一嗅识真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幽兰的深切追求,但在深处却难以看见它的生长之处。我在微风中追寻,偶然获得了它的芳香。它的清香本无尘染,更因我轻轻一嗅,便领悟到了它的真实本质。
注释:
字词注释:
- 欲:想要,想寻求。
- 深:深入、深处。
- 兰:幽兰,指一种植物,象征高洁的品德。
- 微风:轻柔的风。
- 解脱:摆脱,释然。
- 无染:没有尘染,表示清净。
- 嗅:闻,嗅到气味。
- 真如:真实的本质。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幽兰”,在古代文学中常常用来象征高洁和文雅的品质,常见于文人墨客的诗作中。兰花的清香也常被用来比喻人的清白和高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洵之子,苏轼之弟。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诗词,所作诗歌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辙回答琳长老寄来的幽兰、白术和黄精三本植物的赠礼,表达了他对这些植物的理解与感悟,借此展现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兰花的生长与清香,表达了诗人对高雅品质的追求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开篇“欲深不见兰生处”,诗人虽想深入探索兰花的生长环境,却感到无从得知,反映出对理想与真理的追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接着“追逐微风偶得之”,微风轻拂,偶然间获得了幽兰的芳香,这暗示着真理的领悟往往在不经意间降临。最后两句“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如”,诗人通过嗅闻兰花的香气,顿悟到它的真实本质,表现了对纯洁与真理的领悟。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思,体现了苏辙作为文人的深邃思考和对高尚情操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深不见兰生处:表达诗人对兰花的渴望,但在深处却看不见它的生长。
- 追逐微风偶得之:在微风的引导下,偶然得到了幽兰的芳香。
- 解脱清香本无染:清香自然无染,表现兰花的纯洁。
- 更因一嗅识真如:通过嗅闻,领悟到其真实的本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花比作高洁品质的象征。
- 拟人:将幽兰的香气赋予情感,体现其清雅。
- 对仗:两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意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高洁品质和真理。通过对幽兰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在追寻过程中,偶然获得的领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兰:象征高洁的品德,代表理想和追求。
- 微风:象征轻松与自然,暗示领悟的过程。
- 清香:象征纯洁和真实,表现理想的本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什么?
- A. 玫瑰
- B. 幽兰
- C. 菊花
- D. 桃花
-
“解脱清香本无染”中“无染”指的是什么?
- A. 有色
- B. 纯净
- C. 有香
- D. 带有杂质
答案:
- B. 幽兰
- B. 纯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哲理,但更注重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感受的结合。
- 陶渊明《饮酒》:同样传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平和,展现了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苏辙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