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
旋叠封根石,能开著子花。
扶持物遂性,缀缉我成家。
故国田园少,何须恨海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简陋的居所中,虽有弱小的石榴花掩映,但也有坚挺的竹子支撑着。重重的石头交叠在一起,能够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扶持着自然的生长,努力去缔造属于自己的家园。虽然故乡的田园少了,但又何必去怨恨遥远的海岸呢?
注释:
- 弱榴:指弱小的石榴花。石榴花色鲜艳,象征着生命力。
- 掩冉:掩映着,隐蔽的样子。
- 插竹:插上竹子,用于支撑。
- 旋叠封根石:重重叠叠的石头包围着根部。
- 扶持物遂性:扶持着自然的生长规律。
- 缀缉:缔造,形成的意思。
- 故国田园少:故乡的田园已经很少。
- 恨海涯:怨恨遥远的海岸。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家园的依恋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政治上积极参与改革,文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诗歌和散文。
创作背景:诗作反映了苏辙在外寄居生活中的心境,虽然离开了故乡,但仍努力在异地扎根,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寓居六咏》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家园的依恋。诗的开头以“弱榴生掩冉”描绘了在简陋环境中生长的石榴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接着“插竹强支叉”描绘了诗人用竹子作为支撑,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与合作。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折射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家庭的珍视。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田园的怀念,虽然故乡的田园已经不多,但他并不怨恨遥远的海岸,这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意蕴深厚,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弱榴生掩冉:描绘出一种脆弱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插竹强支叉:竹子的强韧与支撑,暗示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旋叠封根石:重重的石头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与阻碍。
- 能开著子花:尽管有重重困难,依然能够绽放美丽的花朵,象征着希望。
- 扶持物遂性:自然的生长与人类的努力相辅相成,展现出和谐的生存状态。
- 缀缉我成家:通过努力缔造自己的家,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 故国田园少:虽少有故乡的田园,但心中仍怀念。
- 何须恨海涯:不必怨恨远方的海岸,体现出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以石榴花和竹子比喻生活的坚韧与脆弱。
- 拟人:自然的生长被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在异乡生活的感受,虽有对故乡的怀念,但更强调了生活的希望与努力,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榴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丽,代表了希望与生机。
- 竹子:代表坚韧与支撑,象征着人类努力与自然的结合。
- 石头:象征生活的阻碍与困难,但同时也是支撑生长的基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哪种花是“弱榴”? A. 玫瑰
B. 石榴
C. 菊花
D. 梅花 -
诗中的竹子象征着什么? A. 脆弱
B. 生命
C. 坚韧与支撑
D. 美丽 -
作者对故国的态度是? A. 恨
B. 怀念
C. 忘记
D. 不在乎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苏辙更为乐观积极,而杜甫则夹杂着更多的忧愁与沉重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