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红英 春雨惜花》
时间: 2025-01-27 04:18: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摘红英 春雨惜花
作者: 张翥 〔元代〕
莺声寂。鸠声急。柳烟一片梨云湿。
惊人困。教人恨。待到平明,海棠应尽。
青无力。红无迹。残香剩粉那禁得。
天难准。晴难稳。晚风又起,倚阑争忍。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莺鸟声沉寂,只有急促的鸠声在响。
柳枝上烟雾弥漫,梨花在细雨中显得湿漉漉的。
令人惊惧与困扰,教人心生怨恨,等到天明,海棠花恐怕已经凋尽。
绿色的叶子无力,红色的花朵无迹,残留的香气和花粉又怎能禁得住?
天气难以预料,晴天也难以持久,晚风又起,我倚着栏杆,难以忍耐内心的惆怅。
注释:
- 莺声寂:指黄莺的叫声沉寂,表现春天的萧条。
- 鸠声急:急促的鸠声,暗示着时光流逝的急迫感。
- 柳烟:指柳树发芽时的烟雾,形容春天的气息。
- 梨云湿:梨花被雨水打湿,象征着春雨的细腻和柔情。
- 海棠应尽:海棠花在春雨中凋零,暗示着美丽易逝。
- 残香剩粉:意指花香和花粉已经残留,象征着春天的遗憾。
- 天难准,晴难稳:天气变化无常,表现出对春天气候的不满与无奈。
- 倚阑争忍:倚靠在栏杆上,内心难以平静,表达出一种惆怅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的描写著称。他的诗作通常蕴含深厚的情感,善于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摘红英 春雨惜花》创作于春季,正值花开时节。春雨的滋润让花朵显得格外娇美,但花期短暂,诗人借此表达对春天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之情,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开头的“莺声寂,鸠声急”便为全诗营造了忧伤的基调,鸟声的对比突出春天的寂静和无奈。接下来的描写中,柳烟与梨云湿,生动地描绘了春雨中的景色,细腻的雨丝和湿润的花瓣让人感受到春雨的温柔,却也暗示着花朵的脆弱。
“待到平明,海棠应尽”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惋惜情感推向高潮,海棠花的凋零象征着青春的逝去与美好瞬间的易逝,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无奈与失落。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感叹“青无力,红无迹”,不仅是对花的叹息,更是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而“天难准,晴难稳”则体现了春天气候的多变,也进一步衬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个诗篇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有对无常的感慨,诗人在悄然的春雨中,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内心的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莺声寂:描写春天的寂静,莺鸟的声音消失,暗示内心的孤独。
- 鸠声急:急促的鸠声与寂静形成对比,表现出时间的紧迫感。
- 柳烟一片梨云湿:春雨中,柳树和梨花显得愈发湿润,描绘自然的美。
- 惊人困:内心被外界的环境困扰,表现出一种不安。
- 待到平明,海棠应尽:暗示美好的事物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 青无力,红无迹:描绘花朵的凋零,表现出对春天的惋惜。
- 残香剩粉那禁得:残余的花香和花粉无法承受时间的侵蚀。
- 天难准,晴难稳:天气变化无常,象征着人生的不确定性。
- 晚风又起,倚阑争忍:晚风又起,诗人倚靠栏杆,内心难以平静,表现出对美好瞬间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青无力,红无迹”,通过对仗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 比喻:通过柳烟、梨云等意象对春天的细腻描写,既生动又富有感染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春雨中花的凋零,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细腻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在此却显得寂静,反衬出诗人的孤独。
- 鸠:急促的叫声,象征生命的紧迫感与无奈。
- 柳烟:代表春天的柔美与细腻。
- 梨云:梨花的雨中娇美,暗示着美好事物的脆弱。
- 海棠:象征着青春与美丽,最终的凋零反映了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声是哪个?
- A. 莺
- B. 鸠
- C. 燕
- D. 画眉
- 答案:A, B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春雨的美
- B. 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 C. 自然的变化
- D. 青春的活力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海棠应尽”暗示了什么?
- A. 花开的美好
- B. 花的凋零与短暂
- C. 春天的来临
- D. 自然的变化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春天的短暂与美好。
- 杜甫《春望》:反映了春日的忧愁与时代的艰难。
诗词对比:
- 比较张翥的《摘红英 春雨惜花》与杜甫的《春望》,两者皆以春季为背景,但张翥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多关注时代背景与社会动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