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吉甫相公》

时间: 2025-04-27 21:34:05

圣朝齐贺说逢殷,霄汉无云日月真。

金鼎调和天膳美,

瑶池沐浴赐衣新。

两河开地山川正,四海休兵造化仁。

曾向山东为散吏,当今窦宪是贤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圣朝齐贺说逢殷,霄汉无云日月真。
金鼎调和天膳美,瑶池沐浴赐衣新。
两河开地山川正,四海休兵造化仁。
曾向山东为散吏,当今窦宪是贤臣。

白话文翻译:

此诗表达了对李吉甫的赞美与祝贺,提到在圣明的朝代里,国运昌盛,万物更新。没有乌云遮蔽的天空下,阳光与月光都显得格外真实。金鼎中调和的美味佳肴与瑶池中的沐浴赐予了新衣,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和谐。两河的土地宽广,山川景色正好,四海之内和平安宁,显示出国家的仁德。作者曾在山东做过散吏,如今的窦宪则是一位贤明的臣子。

注释:

  • 圣朝:指明亮的朝代,象征着国运昌盛的时期。
  • 齐贺:一起庆贺。
  • 霄汉:指天空,形容晴朗的天气。
  • 金鼎:古代用来烹煮食物的鼎,象征着美好的饮食。
  • 瑶池: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与幸福。
  • 散吏:指地方官员,通常是指职务较为低微的官员。
  • 窦宪: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以贤明著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建,唐代诗人,字景仁,号少华,生于公元770年,是晚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日常生活和山水景物。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建对李吉甫的祝贺,反映出当时政治的安定与繁荣。

诗歌鉴赏:

《上李吉甫相公》是一首通过对美好景象的描绘,表达对李吉甫的赞美与祝贺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霄汉无云日月真”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表达了国家的安宁与昌盛。金鼎和瑶池的意象则赋予诗歌一种神秘而美好的色彩,象征着天赐的恩泽。

王建在诗中提到的两河和四海,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的广阔与安定,展现了对美好未来的期望。最后提及窦宪,突显出作者对当代贤臣的赞美,体现了对政治清明的渴望。

整首诗在语词上简洁而富有内涵,既有对美好自然的描绘,又有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展现了王建作为唐代诗人对国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圣朝齐贺说逢殷”:在这个圣明的朝代,我们共同庆祝美好的时光。
    2. “霄汉无云日月真”:天空晴朗,没有云彩,阳光与月亮显得格外真实。
    3. “金鼎调和天膳美”:金鼎中调和着美味的佳肴。
    4. “瑶池沐浴赐衣新”:在瑶池中沐浴,得到的新衣象征着新的荣光。
    5. “两河开地山川正”:两河的开阔,山川的美丽正好。
    6. “四海休兵造化仁”:四海之内,和平安宁,体现了国家的仁德。
    7. “曾向山东为散吏”:我曾在山东做过地方官。
    8. “当今窦宪是贤臣”:如今的窦宪是位贤良的臣子。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营造出和谐的艺术效果。“金鼎调和”和“瑶池沐浴”形成了美食与美景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意象。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李吉甫的赞美,同时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当代政治清明的期待。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1. 金鼎:象征着丰盛与和谐的饮食文化。
    2. 瑶池:象征幸福与美好的生活。
    3. 两河:象征着广阔的土地与资源。
    4. 四海:象征着国家的安宁与和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圣朝齐贺”中“圣朝”指的是:

    • A. 任何朝代
    • B. 明亮的朝代
    • C. 黑暗的时代
    • D. 过去的朝代
  2. 诗中提到的“金鼎”代表的是:

    • A. 美食
    • B. 武器
    • C. 书籍
    • D. 衣物
  3. “当今窦宪是贤臣”中“贤臣”是指:

    • A. 士兵
    • B. 贪官
    • C. 明智的官员
    • D. 平民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王建的《上李吉甫相公》与杜甫的《登高》,同样展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忧伤,而王建则侧重于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与美好未来的展望,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王建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