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送子权赴藤)》
时间: 2025-04-28 21:57: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送子权赴藤)
作者: 朱敦儒 〔宋代〕
花涨藤江,草熏鸭步。
锦帆兰棹分春去。
二翁元是一溪云,
暂为山北山南雨。
绿酒多斟,白须休觑。
飞丹约定烟霞侣。
与君先占赤城春,
回桡早趁桃源路。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藤江水涨起来,草地上的鸭子在熏风中漫步。
华丽的帆船和兰花色的桨分开了春天的景色。
两位老者真像一溪的云,
暂时化作北山南山的细雨。
请多斟一杯绿酒,不要再看白发的愁绪。
与友人约定好在烟霞中共游。
愿与你先占领赤城的春天,
早早划船去追逐桃源的路。
注释:
字词注释:
- 花涨:花开得正盛,水涨起来。
- 鸭步:鸭子在草地上走动。
- 锦帆兰棹:华丽的船帆和兰色的桨。
- 二翁:指两位老者,形象上像云一样。
- 绿酒:泛指美酒,可能是指一种酒的颜色。
- 白须:指白发,常用来形容老年人的愁苦。
典故解析:
- 桃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理想中的隐逸之地,象征着美好与宁静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字子权,号松隐,宋代诗人,以词作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山水和人情世态,风格婉约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送别友人赴藤江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交游情景和对春日的向往。
诗歌鉴赏:
《踏莎行(送子权赴藤)》是一首充满春意的送别词,透过朱敦儒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春日的美丽和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中开篇以“花涨藤江,草熏鸭步”引入春天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涌动、草地生机盎然的画面。接着用“锦帆兰棹”描绘出游船的华丽,象征着春天的离去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二翁元是一溪云”一句,形象地突出了友人如云般的洒脱与淡泊,接着又用山南山北的细雨比喻人生的多变与无常,营造出一种哲理的深邃感。后半部分以“绿酒多斟”呼唤朋友们共饮美酒,不让白发愁绪占据心头,表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朱敦儒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涨藤江,草熏鸭步:描绘春水上涨,草地上的鸭子悠然自得的场景。
- 锦帆兰棹分春去:华丽的船帆和兰色的桨将春天的美景送走,暗示离别的惆怅。
- 二翁元是一溪云:两位老者像溪边的云,形象生动,寓意生活的逍遥。
- 暂为山北山南雨:流动的云彩化作细雨,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 绿酒多斟,白须休觑:劝酒时不再看白发的忧愁,表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飞丹约定烟霞侣:与友人约定在烟霞中共游,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与君先占赤城春:愿与友人一起享受春天的美好。
- 回桡早趁桃源路:早早划船追随理想的桃源之路,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者比作云,表达洒脱。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人性,增强亲切感。
- 对仗:如“绿酒多斟,白须休觑”,工整而富有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自然的描绘和对友谊的珍视,传递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藤江: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绿酒:象征友谊与欢聚,传达出饮酒的愉悦。
- 桃源:象征理想中的宁静生活与美好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花涨藤江”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秋天
B. 冬天
C. 春天
D. 夏天 -
"二翁元是一溪云"中“二翁”指的是?
A. 两位年轻人
B. 两位老者
C. 两位神仙
D. 两位诗人 -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生活
C. 繁华的城市
D. 战争的地方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朱敦儒的《踏莎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但朱敦儒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大全》
- 《朱敦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