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时间: 2025-02-04 15:35:41

真个先生爱睡。

睡里百般滋味。

转面又翻身,随意十方游戏。

游戏。

游戏。

到了元无一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真个先生爱睡。
睡里百般滋味。
转面又翻身,
随意十方游戏。
游戏。游戏。
到了元无一事。


白话文翻译:

这位先生真的是爱睡觉。
在睡梦中感受到各种滋味。
翻个身又转个面,
随心所欲地在各处游玩。
游玩,游玩。
到了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注释:

  • 真个:真的,确实。
  • 先生:指代作者自己或某位爱睡的人。
  • 百般滋味:形容在梦中经历无数种感受。
  • 转面又翻身:在睡觉时翻身,形象生动。
  • 随意十方游戏:随心所欲地在四方游玩。
  • 到了元无一事:最后一切都归于虚无,没有任何实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约1080-1145),字子华,号惭愧居士,宋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梦境的向往。他的词风清新,意境深远,与苏轼等人并称。

创作背景:

《如梦令》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际,朱敦儒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与对自由自在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如梦令》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爱睡觉的先生在梦中经历的种种滋味,展现了梦境的丰富性和自由度。诗中反复出现的“游戏”二字,既强调了梦中生活的随意和乐趣,也暗含了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在梦中,万事万物都显得轻松而美好,然而“到了元无一事”的结尾,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失落和虚无感,仿佛无论梦境多么美好,最终也无法逃脱现实的枷锁。这种对梦与现实的思考,反映了人们在生活压力下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的结构紧凑,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自然,带有一定的抒情性。通过简单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愉快却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使得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深思其中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真个先生爱睡:开篇直接点明主题,强调了“先生”对睡眠的热爱,暗示着对现实的逃避。
  2. 睡里百般滋味:通过“百般滋味”展现梦境的丰富多彩,似乎梦境比现实更为美好。
  3. 转面又翻身:形象地描绘了在梦中轻松自在的状态,给人一种随意的感觉。
  4. 随意十方游戏:梦中的游玩不受限制,表达了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5. 游戏。游戏。:重复强调,增强了节奏感,也暗示着一种无止境的快乐。
  6. 到了元无一事:结尾则将这种快乐与最终的虚无感对比,令人深思。

修辞手法:

  • 重复:反复使用“游戏”,增加了情感的渲染力,强调梦境的轻松与愉悦。
  • 对仗:如“转面又翻身”,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对梦境的向往与对现实的逃避,传达了一种轻松愉快但又带有淡淡忧伤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在追求自由与快乐过程中的无奈与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由与理想的世界。
  • 游戏: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 无事:暗示现实的无奈与最终的虚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游戏”重复出现的目的是什么?

    • A. 强调梦境的乐趣
    • B. 增加诗的字数
    • C. 使诗更复杂
  2. “到了元无一事”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梦境结束
    • B. 生活的复杂
    • C. 一切归于虚无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朱敦儒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梦境的向往,但朱敦儒更强调梦境的虚无感,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层面。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朱敦儒生平资料及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