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赠胡秀才》
时间: 2025-01-11 22:44:03意思解释
百字令 赠胡秀才
作者: 李道纯 〔元代〕
原文展示:
瓦初一点,莹如如无相无形无质。
不荡不摇常正定,直是断踪绝迹。
变化无方,显微无间,妙理应难测。
为伊言破,屏除缘虑尘识。
放教方寸虚澄,里头宁贴,方见真端的。
三五混融心月皎,照破本元来历。
烁烁圆明,如如不动,运化无休息。
静中拈出,蟾光烁破无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开头用“瓦初一点”比喻内心的灵光,形态无形无质,宁静而不动摇,正是那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在变化多端的世界中,微妙的道理难以捉摸。为了表达这份真理,我愿意摒弃所有杂念,让内心清净,才能体悟到真正的道理。心中如同明月,照亮了我从未见过的真实本源。光明圆满,如同不动的真理,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始终不变。在宁静中抓住那照亮万物的月光,照破无穷的虚无。
注释:
- 瓦:指瓦片,象征一种微小的事物。
- 莹如如:光亮而柔和。
- 不荡不摇:形容内心的平静。
- 断踪绝迹:形容超越了世俗的烦恼。
- 妙理:深奥的道理。
- 方寸:指内心。
- 宁贴:宁静而真实的贴合。
- 三五混融:形容心月的明亮。
- 烁烁圆明:形容光芒四射的明亮状态。
- 蟾光:指月亮的光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道纯是元代的一位诗人,因其诗作多描写禅理和修身养性而受到推崇。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观察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风格婉约而深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与胡秀才相识的时期,胡秀才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诗人以此诗赠与他,表达对其的敬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百字令 赠胡秀才》以深邃的哲理和细腻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宁静、超然的心灵境界。诗中通过“瓦初一点”引入,象征着内心的灵光,接着以“莹如如”描绘出一种柔和的光泽,仿佛暗示着真理的微妙与难以捉摸。诗人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通过“为伊言破,屏除缘虑尘识”,表达了追寻真理的决心。在此基础上,诗歌中再用“静中拈出,蟾光烁破无极”来阐释在宁静的心境中,真理的光辉便会显现出来。
整首诗在形式上以对仗和韵律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语言的把握,而在内容上则通过丰富的意象反映了哲学的深邃,尤其是对禅宗思想的融会贯通。李道纯试图通过这首诗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寻求内心真理的理念,展现了他高洁的情操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瓦初一点:暗示内心的开端与微小的启示。
- 莹如如:形态不定,暗示真理的难以捉摸。
- 不荡不摇常正定:内心保持稳定,不受外界影响。
- 直是断踪绝迹:超越世俗的痕迹,达到一种无我境地。
- 变化无方:道理深刻而多变,难以用常规思维理解。
- 显微无间:细致无缝的道理,令人难以洞察。
- 为伊言破:为了表达真理,愿意排除一切杂念。
- 屏除缘虑尘识:清除内心的尘埃与杂念,达到清净。
- 放教方寸虚澄:让内心的空间保持宁静。
- 里头宁贴:真正的道理才会显现。
- 三五混融心月皎:心如月光般清澈明亮,融汇无碍。
- 照破本元来历:照亮真实的本源与来历。
- 烁烁圆明:光芒四射,明亮圆满。
- 如如不动:真理不动摇,始终如一。
- 运化无休息:变化不断,流动不息。
- 静中拈出:在安静中提炼出真理。
- 蟾光烁破无极:月光照耀,穿透无尽的虚无。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瓦初一点”比作内心的启示。
- 对仗:如“静中拈出,蟾光烁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心月”拟人化,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内心的宁静与真理的追寻,强调在复杂的世界中,通过内心的沉静和思考,能够获得更深刻的理解与领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瓦:象征微小而重要的启示。
- 月:象征心灵的明亮与清澈。
- 光:象征真理与智慧的显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道纯的诗歌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A. 描写自然
- B. 探讨哲理
- C. 叙述历史
- D. 以上皆是
-
诗中“瓦初一点”象征着什么?
- A. 微小的启示
- B. 复杂的情感
- C. 繁杂的世界
- D. 内心的痛苦
-
“三五混融心月皎”中的“心月”主要指代什么?
- A. 外在的美丽
- B. 内心的明亮
- C. 生活的烦恼
- D. 对他人的思念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红楼梦》中的诗词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李道纯的诗更侧重于内心的哲理探讨,而李白则侧重于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有特色,但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李道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宗思想与诗歌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