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赠张蒙庵》
时间: 2025-01-22 12:37: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 赠张蒙庵
作者: 李道纯 〔元代〕
雷在地中复,山下出泉蒙。
明斯二理,自然造化合玄同。
密密至虚守静,便见无中妙有,
九穷一齐通。直下承当去,
个是主人公。
莫着无,莫着有,莫着空。
疑团打就,只今突出妙高峰。
拨置纷纷外境,收拾灵灵底个,
生化了无穷。
毕竟作么道,日向岭东红。
白话文翻译:
雷声在地下再度响起,山下的泉水蒙蒙而出。
这两种道理,实际上是自然造化的深奥合一。
在静谧中深入虚无,便会见到无中生有的奇妙,
九重深渊都能一齐通达。
直下去承接这一切,
这才是生命的主人。
不要执着于无,也不要执着于有,更不要执着于空。
当疑虑消除时,今天我已突出妙高的峰顶。
拨开纷杂的外境,整理内心的灵性,
便能生化出无穷的智慧。
究竟该如何去做呢?
看那太阳朝岭东升起的红光。
注释:
- 雷在地中复:地下的雷声再度响起,象征着潜在的力量和生机。
- 明斯二理:指的是“明”的和“暗”的两种道理,代表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 密密至虚守静:在细微静谧之中保持安静,强调内心的宁静。
- 九穷:指的是万物的深邃和复杂。
- 主人公:指的是生命的主宰者,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 疑团打就:指的是疑惑与困惑被打破,获得新的领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道纯,元代诗人,致力于道教哲学与诗歌的融合,作品多反映内心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透过自然景物表达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一次与友人张蒙庵的交流中创作,旨在探讨哲理与生命的关系,反映出一种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 赠张蒙庵》充分体现了李道纯对自然和哲理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雷声和泉水的意象,表达了自然界中潜藏的力量和智慧。开篇的“雷在地中复”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也暗示了内心深处的思考和觉醒。在“明斯二理,自然造化合玄同”中,诗人将哲学思考与自然现象结合,展现了他对宇宙万物本质的深刻洞察。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强调静谧与内心的宁静,通过“密密至虚守静”来传达一种修身养性的理念。他认为,只有在静谧中才能发现生命的真谛,才能看到“无中妙有”。这种思考延续到“九穷一齐通”,意味着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最终都能找到解决的路径。
诗的后半部分,李道纯用“莫着无,莫着有,莫着空”来表达一种超越的智慧,强调在面对生活的纷繁复杂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淡然。最后,诗人以“日向岭东红”结束,象征着希望与光明,暗示生命的不断向上与自我超越。
整首诗在哲理与艺术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表现出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意象,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雷在地中复:地下的雷声再响,暗示潜在的能量。
- 山下出泉蒙:山下的泉水涌出,象征生命的源泉。
- 明斯二理:两种看似对立的道理,实际上合而为一。
- 密密至虚守静:在细微的安静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 便见无中妙有:在无中发现奇妙的存在。
- 九穷一齐通:复杂的事物最终能找到通达的路径。
- 直下承当去:直接面对生命的本质。
- 个是主人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
- 莫着无,莫着有,莫着空:不要执着于任何一种状态。
- 疑团打就:疑惑得到解开。
- 只今突出妙高峰:达到更高的境界。
- 拨置纷纷外境:清理外在的干扰。
- 收拾灵灵底个:整理内心的灵性。
- 生化了无穷:不断创造出无限可能。
- 毕竟作么道:最终该如何去做呢?
- 日向岭东红:象征着希望与光明的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雷在地中复”比喻潜在力量。
- 对仗:如“莫着无,莫着有”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山、水、雷等自然元素丰富了诗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哲理以及内心的宁静,强调在复杂的生活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和积极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雷:象征着力量与觉醒。
- 泉水:代表生命的源泉与灵性。
- 高峰:象征着追求的目标与理想。
- 日出:象征着希望、光明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道纯属于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九穷”是什么意思?
- A. 九重深渊
- B. 九种境界
- C. 九个问题
- D. 九种情感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 C. 爱情
- D. 战争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苏轼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李道纯的《水调歌头 赠张蒙庵》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有着相似的结构和主题,但李道纯更侧重于哲理的探讨,而苏轼则更体现了情感的抒发。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水调歌头 赠张蒙庵》的详细解析和学习资料,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