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赠默庵(此下原有无号默说四字,据》
时间: 2025-01-22 14:47: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赠默庵
默即说兮,这说处元来有默。
只默说便是,金丹秘诀。
默识潜通为大要,
声闻缘觉皆虚设。
向说中认得默之根,
无生灭。
会说底,非干舌。
与默底,无差别。
这默底宁如,说底亲切。
若向不言中得趣,
便于不默俱通彻。
将默默说说尽掀翻,
天机泄。
白话文翻译
这段话的意思是:默和说本是一体,这种说法其实就有了默的存在。真正的默就是金丹的秘诀。通过默的理解与潜在的沟通是最重要的,声闻和缘觉的教义都是虚假的。若在说中能够领悟到默的本质,那就没有生灭的分别。真正的理解并不是口头的表达,与默的感悟没有差别。这个默的境界比起表达更为亲近。如果你能够在无言中体会到有趣的境界,那么在沉默中也能够完全通达。将默默的道理说尽了,天机便会泄露。
注释
- 默:沉默,隐含的意思。
- 说:言语,表达的意思。
- 金丹:道教术语,指内丹修炼的秘诀。
- 声闻:指听闻佛法的人,强调一种教义。
- 缘觉:指因缘而觉悟,通常用于佛教的修行方式。
- 无生灭:强调一种永恒不变的状态。
典故解析
“金丹”是道教中的重要概念,象征着修炼得道的最终目标。此诗中通过将“默”和“说”结合,表达了道教和佛教中对言语和内心感悟的辩证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道纯,元代诗人,生平经历较少确切资料。其作品多涉及道理、哲学,表达对道教和佛教理念的理解与探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代,正值道教思想与佛教思想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对“默”和“说”的探讨,试图揭示存在的深层意义。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以“默”和“说”为主题,从哲学的高度探讨了内心感悟与外在表达的关系。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真实内涵的追求,强调“默”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理解不是通过言语,而是在深刻的体验中获得。诗中提到的“金丹秘诀”不仅是对修道的隐喻,也是对内心觉悟的追求。整首诗运用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加强了“默”和“说”的对立统一,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思考。此诗不仅具有哲理性,也充满了诗意,读者在反复品味中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智慧与灵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默即说兮,这说处元来有默:这里强调“默”和“说”的内在联系。
- 只默说便是,金丹秘诀:强调内心的默识是通往真理的关键。
- 默识潜通为大要:理解的深度才是关键所在。
- 声闻缘觉皆虚设:表明外在的教义不如内心的领悟。
- 向说中认得默之根,无生灭:通过言语认识到“默”的本质。
- 会说底,非干舌:真正的理解不是简单的口头表达。
- 与默底,无差别:强调默与说的统一性。
- 这默底宁如,说底亲切:默的境界比说更为真实。
- 若向不言中得趣,便于不默俱通彻:在无言中能悟出道理。
- 将默默说说尽掀翻,天机泄:如果把这些道理都说出来,便会泄露天机。
修辞手法
- 对比:将“默”和“说”进行对比,揭示两者的内在联系。
- 反复:通过重复强调“默”的重要性,增强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金丹”比作内心的觉悟,富有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默识胜于外在的言语表达,提倡通过内在的体验去理解生命的本质。诗人在探讨道教与佛教理念时,表现出对深刻智慧的追求,既是对个人修行的思考,也是对人类存在的哲学探讨。
意象分析
- 默: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领悟。
- 说:代表外在的表达与教义的传授。
- 金丹:象征修行的终极目标与内在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默和说的关系是什么? A. 互相对立
B. 内在统一
C. 无关紧要
D. 仅是形式 -
金丹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外在的修行
B. 内心的觉悟
C. 物质财富
D. 知识的积累 -
诗中提到的“声闻缘觉”强调了什么? A. 外在的教育
B. 内心的修行
C. 社会的地位
D. 个人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苏轼《赤壁赋》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李道纯与王维:李道纯探讨内心的默识,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哲思。
- 李道纯与苏轼:李道纯注重内心的宁静,苏轼则通过豪放的言辞传达个人的追求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道教与佛教思想的交融》
- 《李道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