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时间: 2025-02-04 15:39: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
作者: 朱敦儒 〔宋代〕
元来尘世。放著希奇事。行到路穷时,果别有真山真水。
登临任意,随步白云生,三秀草,九花藤,满袖琼瑶蕊。
何须老,浩荡心常醉。唱个快活歌,更说甚黄粱梦里。
苍颜华发,只是旧时人,不动步,却还家,处处新桃李。
白话文翻译
原来在尘世间,有许多奇妙的事情。当走到路尽头时,果然会有真正的山水相伴。
随意登高,白云随步而生,三种秀丽的草,九种绚烂的花,袖子里满是美玉般的花蕊。
何必老去,心中常常畅快而醉。唱一首快乐的歌,又谈何黄粱梦中的事呢?
苍老的面容和白发,不过是旧时的人,不必再走动,却依然回到家乡,处处都是新的桃李。
注释
- 尘世:指世俗的世界,非仙境。
- 希奇事:稀奇的事情。
- 路穷:走到尽头,形容遇到困境。
- 真山真水:真正的自然风光。
- 琼瑶蕊:美丽的花蕊,象征珍贵和美好。
- 黄粱梦:比喻虚幻的幻想或不切实际的梦想。
- 苍颜华发:形容年老,面容苍老,头发变白。
典故解析
- 黄粱梦:出自唐代李白的故事,讲述一个人梦见自己富贵荣华,醒来却发现一切都是梦,象征虚幻的追求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敦儒,字宪言,号东坡,南宋时期的诗人,以抒情诗和豪放词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政治腐败,民生艰难,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蓦山溪》是朱敦儒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内心自由的追求。开篇“元来尘世”即点明了世俗的繁杂与尘扰,接着“行到路穷时”则引出一个哲学命题:当我们走到人生的尽头时,是否能发现真正的美好?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诗中对“真山真水”的描绘,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强调了自然的纯粹与美好。在描写中,“三秀草,九花藤”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图景,诗人似乎在呼唤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而后“何须老,浩荡心常醉”则表达了对生命的乐观态度,老去是不可避免的,但心灵的自由与快乐是可以自主选择的。诗人用“黄粱梦”作为对比,提醒人们要警惕虚幻的追求,珍惜眼前的真实。
最后,诗人提到“处处新桃李”,诗意地表达了对新生事物的向往,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中总会有新的希望与美好。整首诗在自然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探讨中,展现了朱敦儒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元来尘世。放著希奇事。:开篇直言世间的繁杂与奇妙之事。
- 行到路穷时,果别有真山真水。:在困境中,往往能发现真正的美好。
- 登临任意,随步白云生,:随意登高,白云自然而生,象征自由与无拘束。
- 三秀草,九花藤,满袖琼瑶蕊。:描绘自然景物之美,生机勃勃。
- 何须老,浩荡心常醉。:老去是必然,但心中常常保持快乐。
- 唱个快活歌,更说甚黄粱梦里。:唱歌享受生活,警惕虚幻的梦想。
- 苍颜华发,只是旧时人,:年老的容颜未必能改变内心。
- 不动步,却还家,处处新桃李。:虽未离去,心中仍有新生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苦乐比作“黄粱梦”,突显虚幻与现实的对比。
- 对仗:如“真山真水”与“三秀草,九花藤”,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强调内心的自由与对美好的追求,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真山真水:象征真实与自然的美好。
- 琼瑶蕊:象征珍贵与美丽的事物。
- 黄粱梦:象征虚幻的追求与人生的不确定性。
- 新桃李:象征新生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黄粱梦”象征什么? A. 真实的生活
B. 虚幻的梦想
C. 自然的美好
D. 人生的哲学 -
填空题:整首诗歌以__的形式描绘自然和人生哲理。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老去的无奈。(对/错)
答案:
- B
- 抒情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朱敦儒《蓦山溪》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朱敦儒更注重人生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更多展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李白的风格更为豪放,强调个体的情感宣泄,而朱敦儒则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深刻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朱敦儒诗词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