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粉面都成醉梦》
时间: 2025-01-26 01:44: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粉面都成醉梦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
来时诵我伴牢愁,一见尊前似旧。
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
锦囊来往几时休,已遣蛾眉等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诗人面对往事的感慨,脸上的粉妆已成醉梦,白须又能经历多少春秋。回首来时的路,我吟诵着诗句来伴随这份愁苦,见到你仿佛又回到了从前。诗句在阴暗的地方何处徘徊,字句却在罗赵之前闪耀。锦囊的来来往往何时才会停止,已经让那娇美的女子静静等候。
注释
字词注释
- 粉面:指涂抹了粉的脸,多用于形容女性的妆容。
- 醉梦:比喻沉醉在梦中的状态,暗示对往事的迷恋。
- 霜髯:指白发,象征年纪的增长。
- 牢愁:深重的忧愁。
- 尊前:指酒杯前,即酒席上。
- 锦囊:比喻文才,或指装文才的袋子。
- 蛾眉:形容女子的眉毛,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典故解析
“霜髯”意指老年,常用来表达对青春流逝的无奈。“锦囊”在古代常用于隐喻才华与智慧,诗中则表现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以豪放激昂的词风著称,作品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辛弃疾的词风受到了李清照等人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个人失意之际,诗人常常在回忆往昔的基础上,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西江月·粉面都成醉梦》是一首充满感慨与思索的词作。开头“粉面都成醉梦”便展现了一个女子的美丽与脆弱,粉面是青春的象征,而“醉梦”则暗示着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短暂而虚幻的,诗人对美好回忆的追溯,也流露出一种无法再现的惆怅。接着,诗人自问自己在岁月的无情流逝中,白发已生,经历了多少个春秋,心中的忧愁与往日的欢愉交织。
“来时诵我伴牢愁”一句,抒发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欢乐与如今的孤寂。“一见尊前似旧”,一见面便让人感受到昔日的亲切,诗人对旧友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后半部分的“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则表现了诗人在创作时的思绪,诗句陷入阴暗之处,字句却在光明的地方闪耀,暗示着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挣扎。“锦囊来往几时休”一句,表达了对文才及其带来的荣华富贵的期待与无奈,最终以“已遣蛾眉等候”收尾,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待,却也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整首词情感深挚,意象丰富,体现了辛弃疾对人生、岁月、爱情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粉面都成醉梦: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与梦幻,但同时也暗示了青春的流逝。
- 霜髯能几春秋:感慨自己年纪已大,经历的岁月已然不少。
- 来时诵我伴牢愁:回忆过去的点滴,伴随自己的忧愁。
- 一见尊前似旧:再次见面时,仿佛回到了曾经的美好时光。
- 诗在阴何侧畔:诗句在阴暗的地方徘徊,表达对创作的不安。
- 字居罗赵前头:字句在光明处闪耀,表达诗人对创作的自信。
- 锦囊来往几时休:对文才与理想的追求,感到无尽的叹息。
- 已遣蛾眉等候: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留恋,暗示着一种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春比作“醉梦”,展现出梦幻般的美感。
- 拟人:诗句与字句被赋予了行动,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形成了对称美,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青春、岁月和理想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交织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基调,既有对美好的向往,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粉面:象征青春与美丽。
- 霜髯:象征年岁与沧桑。
- 牢愁:象征深重的思绪与忧愁。
- 蛾眉:象征美丽女子及其带来的情感牵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粉面都成醉梦”中的“醉梦”指的是: A. 醉酒的状态
B. 梦中的美好
C. 年龄的增长
D. 失去的青春 -
词中“霜髯”意指: A. 青春
B. 白发
C. 忧愁
D. 美丽 -
“锦囊来往几时休”表达了: A. 对文才的自信
B. 对理想的迷茫
C. 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D. 对岁月的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陶渊明《饮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辛弃疾 vs. 李清照
辛弃疾的词常带有豪放激昂之气,情感深沉;而李清照的词则相对细腻,充满柔情。两者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但辛词更多地融入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追求,而李词则着重于个人的情感经历与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典文学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