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客有败棋者,代赋梅)》
时间: 2025-01-26 02:35: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知否,花一似何郎。又似沈东阳。瘦棱棱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许多香。笑东君,还又向,北枝忙。著一阵霎时间底雪。更一个缺些儿底月。山下路,水边墙。风流怕有人知处,影儿守定竹旁厢。且饶他,桃李趁,少年场。
白话文翻译:
你知道花吗?花就像那位何郎,又像沈东阳。他瘦瘦的,天然地洁白,透出一股冷清的芳香。笑着对东风说,快去北边的树上忙碌吧。忽然间,雪花飘落,似乎也是为了那缺失的月亮。山下的小路,水边的围墙。那风流倜傥的人,怕是有人知晓,影子静静地守在竹子旁边。让他去吧,桃李争春,少年们的场合。
注释:
- 何郎:指代某位才子,具体身份可能有争议,通常代表才华横溢的青年。
- 沈东阳:可能指沈括,北宋科学家,寓意聪慧之人。
- 瘦棱棱:形容花的形态,暗示清秀与高雅。
- 东君:春天的象征,春风。
- 霎时间:瞬间的意思,强调雪花的突然。
- 缺些儿底月:形容月亮不圆,暗示缺憾。
- 风流:形容风度翩翩、潇洒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晚号“醉卧沙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词风豪放,情感深厚,常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最高楼》写于辛弃疾晚年,时局动荡,他以词抒怀,表达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词中描绘的清雅的花和风流的少年,象征着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过往的怀念。
诗歌鉴赏:
整首词以春花为引子,描绘了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对青春及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怀念。开篇的“花知否”便引出了一种亲切的对话,仿佛在与花交流,展现出一种生动的拟人手法。词中的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青春与美丽的代表;而“瘦棱棱”更是突显了花的清新与剔透,似乎在暗喻青春的脆弱与易逝。
随着描写的深入,词人回忆起那段年轻的时光,虽然已不再,但依然有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尤其是“风流怕有人知处”,流露出对自己情怀深藏的无奈与感伤。最后一句“桃李趁,少年场”,不仅表达了对年轻人的赞美,更是对自己青春已逝的感慨,仿佛在诉说:纵使岁月流逝,心中的那份热情依旧存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知否,花一似何郎。:开篇以问句引入,花似何郎,暗示花的美丽与才子的风采相似。
- 又似沈东阳。:进一步类比,沈东阳是聪慧之人,花的美丽与智慧相结合。
- 瘦棱棱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许多香。:描绘花的形态与气味,强调自然之美。
- 笑东君,还又向,北枝忙。:春风(东君)与花的互动,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著一阵霎时间底雪。:雪的突如其来,增加了场景的动感。
- 更一个缺些儿底月。:月亮不圆,表达一种遗憾。
- 山下路,水边墙。:自然环境的描绘,增加了诗的画面感。
- 风流怕有人知处,影儿守定竹旁厢。:对隐秘情感的描述,影子静守,表现孤寂与期待。
- 且饶他,桃李趁,少年场。:结束语,强调青春的美好与重要。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花知否”,赋予花以情感,增强亲切感。
- 对仗:如“山下路,水边墙”,增强词的韵律感。
- 比喻:花比作何郎、沈东阳,通过比喻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展现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情感细腻,意象丰富,体现了辛弃疾对过往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青春、美丽与脆弱。
- 东君: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力量。
- 雪:象征纯洁与瞬间的美好。
- 月:象征缺憾与孤独。
- 竹旁影:象征隐秘的情感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花知否”中的“花”是指什么?
- A. 具体的花
- B. 青春与美丽
- C. 只是一种植物
-
词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谁?
- A. 冬天
- B. 春天
- C. 秋天
-
诗中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
- A. 对仗
- B. 拟人
- C. 夸张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vs 李清照《如梦令》
- 两者均以自然景物描绘情感,但辛弃疾更倾向于豪放与壮阔,而李清照则细腻入微,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情感。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析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