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赵守》

时间: 2024-09-19 21:14:05

天孙锦字织云烟,来向红尘了世缘。

前去中秋犹十日,后来甲子更千年。

墙南竹韵调琴谱,堂北萱香载酒船。

且与剪圭旧约,不妨却伴橘中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寿赵守
天孙锦字织云烟,
来向红尘了世缘。
前去中秋犹十日,
后来甲子更千年。
墙南竹韵调琴谱,
堂北萱香载酒船。
且与剪圭旧约,
不妨却伴橘中仙。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天上的孙子用锦绣写成云烟,
来到人世之间了却尘世的缘分。
离去时中秋还有十天,
再来时一个甲子又是千年。
墙南的竹子发出的韵律调和琴谱,
堂北的萱草香气飘荡,承载着酒船。
且与剪圭的旧约,
不妨在橘子树下与仙人相伴。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孙:指天上的神仙。
  • 锦字:用锦绣的字句。
  • 云烟:云雾,象征虚幻的事物。
  • 红尘:指世俗的生活与纷扰。
  • 甲子:一个干支纪年法的周期,60年为一个甲子。
  • 竹韵:竹子的音韵。
  • 萱香:萱草的香气,常用来象征母爱。
  • 剪圭:古代士人所用的仪式工具,象征品德和地位。
  • 橘中仙:指伴随在橘树周围的仙人,意味悠然自得的生活。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剪圭”是古代士人的一种象征,其代表了礼仪和约定的精神。萱草则在古诗中常用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恩,而橘子在文化中象征着富贵与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诗人,生于山东,后世称之为“词宗”。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风格豪放,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概。

创作背景:
《寿赵守》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身处动荡的历史背景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常见的宇宙观与人生哲学反映出古代文人对时光流逝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寿赵守》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情感的诗,作者通过描绘天上与人间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开篇的“天孙锦字织云烟”,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又暗示了人间缘分的虚幻。接着诗人提到“前去中秋犹十日,后来甲子更千年”,把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气氛结合起来,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珍贵。

在诗的后半部分,墙南的竹韵和堂北的萱香则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最后一句“且与剪圭旧约,不妨却伴橘中仙”,既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也体现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巧妙地结合了时间、友谊与自然,展现了辛弃疾深邃的思考与高远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孙锦字织云烟:天上的神仙用华丽的文字编织云烟,象征着美好的愿望与虚幻的理想。
  2. 来向红尘了世缘:来到人间,了却了世俗的缘分,暗示对尘世关系的看淡。
  3. 前去中秋犹十日:离去时距离中秋节还有十天,表达了时间的紧迫感。
  4. 后来甲子更千年:再来时已是千年,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5. 墙南竹韵调琴谱:墙边的竹子发出的音韵,调和成琴谱,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
  6. 堂北萱香载酒船:北边的萱草香气浓郁,承载着酒船,象征着友谊和欢聚。
  7. 且与剪圭旧约:与友人曾有的约定,表明对友谊的珍视。
  8. 不妨却伴橘中仙:不妨在橘树下与仙人相伴,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孙比作织云烟,赋予抽象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如“墙南竹韵”和“堂北萱香”。
  • 象征:萱草、橘树等意象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对自然和友谊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在动荡时代中的内心平和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孙:象征着神秘与理想。
  • 云烟:代表虚幻与不实。
  • 竹韵:象征着清新、和谐的自然美。
  • 萱香:寓意母爱与温暖的家庭氛围。
  • 橘中仙:象征着闲适、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孙”指的是哪个概念?
    A. 人间的朋友
    B. 天上的神仙
    C. 诗人的幻想

  2. “墙南竹韵调琴谱”的意思是?
    A. 竹子的乐声如琴音
    B. 竹子用来做琴谱
    C. 竹子长得很好

  3. 诗中提到的“橘中仙”象征什么?
    A. 生活的急促
    B. 悠闲自得的生活
    C. 友情的珍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探讨人生的无常与情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兄弟情谊的思念与人生感慨。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透过自然描绘出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生活的感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