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戊申岁,奏邸忽腾报,谓余以病挂冠,因赋此)》
时间: 2025-01-25 18:17: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戊申岁,奏邸忽腾报,谓余以病挂冠,因赋此)
作者: 辛弃疾
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
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
抖擞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
都如梦,算能争几许,鸡晓钟昏。
此心无有新冤。
况抱瓮年来自灌园。
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殷勤对佛,欲问前因。
却怕青山,也妨贤路,休斗尊前见在身。
山中友,试高吟楚些,重与招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辛弃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过往的反思。他回顾自己的一生,尽管经历了许多纷繁复杂的情感纠葛,但老去之后,发现这些都如梦幻般不真实。他感叹年华易逝,白发苍苍,仍然期盼能够在青云之上得意而行。尽管面临生病、挂冠的境遇,他依然不忘昔日的豪情,想要感慨自己当年的壮志与豪情。然而,时光如梭,他的心中并没有新的仇恨,只有对往事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无奈。他对往事的思念让他感到凄凉,常常对佛祈求,想要了解自己过去的因缘。面对青山,他又觉得这一切都阻碍了自己的前路。最终,他希望能够再次与山中朋友高歌畅饮,唤回那份遗失的精神。
注释
- 老子:指老年人,或指老子,古代哲学家。
- 青云得意:形容达到理想的境地,意指高升的愿望。
- 神武门:指古代的门或关口,象征着英雄豪杰的荣耀。
- 灌园:比喻隐居的生活,指作者的隐士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和诗人,以豪放激昂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关心,反映了他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心态。
创作背景
戊申年(公元1188年)时,辛弃疾因病辞官,心中不免感到凄凉和无奈。此诗正是他在这种情境下所作,抒发了对生命、对过往的感慨与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沁园春》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细腻表达。他用“老子平生”开篇,直入主题,指出时间的流逝使他经历了无数的欢笑与泪水。诗中流露出一种对青春的怀念与对老年的感慨,既有对往事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无奈。辛弃疾的诗风豪放而又细腻,语言简练却意蕴深厚。尤其是“都如梦,算能争几许”,一句深入人心,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过往的淡然态度。通过对佛的祈求,体现了他对命运的思考与无奈的接受。整首诗在抒情中充满了哲理,展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个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回顾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雨,感受到人世间的复杂情感。
- 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年华已逝,能在高处得意而行的机会也不多。
- 抖擞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虽然身处逆境,但仍渴望像当年一样英勇无畏。
- 都如梦,算能争几许,鸡晓钟昏:一切如梦般虚幻,过去的争斗与得失又能留存多少呢?
- 此心无有新冤:心中没有新的怨恨,只有对往事的思念。
- 况抱瓮年来自灌园:隐士的生活状态,象征着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常常感到孤独和凄凉,回忆往事让人伤感。
- 殷勤对佛,欲问前因:对佛的虔诚,想要了解人生的原因与宿命。
- 却怕青山,也妨贤路,休斗尊前见在身:面对青山,反而觉得自己无法追求理想,感受到人生的局限。
- 山中友,试高吟楚些,重与招魂:希望能与朋友再聚,歌唱往昔,重温那份青春的激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增强了无常感。
- 拟人:赋予青山以情感,表达对理想道路的渴望与无奈。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感慨,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对过往的深刻反思,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云:象征理想与抱负的高远。
- 神武门:代表着曾经的辉煌与成就。
- 灌园:隐喻隐士生活的宁静与淡泊。
- 青山:象征理想与现实的阻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辛弃疾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都如梦,算能争几许”这句诗的意思是?
- A. 所有的经历都很真实
- B. 过去的争斗毫无意义
- C. 梦想很容易实现
- D. 生活充满希望
-
诗中提到的“青云”象征什么?
- A. 年龄
- B. 理想与抱负
- C. 朋友
- D. 现实
答案
- B. 辛弃疾
- B. 过去的争斗毫无意义
- B. 理想与抱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登高》 - 杜甫
- 《临江仙》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时光的感慨,但更显豪放。
- 李清照《如梦令》:虽风格不同,但同样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辛弃疾研究》 - 相关的学术书籍
- 《宋词鉴赏辞典》 - 提供更多诗词背景与分析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了解宋代文学发展与辛弃疾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