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探梅》

时间: 2025-01-26 00:58:57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

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宋代〕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
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白话文翻译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花的喜爱已渐渐懒散,但对梅花的情感依然萦绕在江边村庄。一枝梅花早已在玉溪的春风中绽放。虽然没有其他花的姿态,却有雪一般的清雅精神。只想在空山中享受那秀丽的景色,为梅花写下几句清新的诗句。竹根旁的流水带着溪边的云彩。醉酒之中我已忘却归路,只记得月色在黄昏时分。

注释

  • 老去:指年岁渐长。
  • 惜花心已懒:对花的喜爱之心已变得懒惰。
  • 爱梅:对梅花的热爱。
  • 玉溪春:玉溪,地名,指春天的景象。
  • 无花态度:没有其他花的姿态。
  • 雪精神:梅花的清雅和坚韧。
  • 剩向空山餐秀色:只想在空山中品味秀丽的景色。
  • 著句清新:写出清新的诗句。
  • 竹根流水带溪云:描述自然景象。
  • 醉中浑不记:醉酒时忘却一切。
  • 归路月黄昏:归程时分,月光洒落在黄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词人,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同时也含有细腻的情感。他的词风受到李清照等人的影响,融入了个人的生活体验与社会感悟。

创作背景

《临江仙·探梅》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时期,表达了他对梅花的热爱以及对生命、自然的感悟。在老去的日子里,诗人依然在寻求心灵的寄托,通过梅花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全诗以“探梅”为题,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开篇便提到随着年岁的增长,对花的热爱逐渐消退,然而对梅花的执念却依然存在。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梅花作为冬春之交的花卉,象征着坚韧与清高,恰如诗人面对社会动荡与个人遭遇时所表现出的精神姿态。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玉溪春”这一意象,将梅花的绽放与春天的到来紧密相连,突显出梅花的生机与美丽。尽管没有其他花的华丽姿态,但梅花却以其独特的“雪精神”吸引着诗人,而这种精神恰恰是诗人所向往的闲适与清雅。

最后几句中,诗人表达了一种醉意朦胧的状态,似乎在自然的怀抱中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月黄昏的意象又增强了诗的氛围,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首词充满了人生的哲思与情感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去惜花心已懒:随着年岁增长,诗人对花的热爱变得懒散。
  2. 爱梅犹绕江村:然而对梅花的爱依旧留在江边村庄。
  3. 一枝先破玉溪春:梅花早早在玉溪中绽放。
  4.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没有其他花的姿态,却有梅花的清雅精神。
  5. 剩向空山餐秀色:只想在空山中享受那秀丽的自然景色。
  6. 为渠著句清新:为梅花写下清新的诗句。
  7. 竹根流水带溪云:描绘自然景色,竹根、流水与云彩相映成趣。
  8.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醉酒之中忘却归路,只记得黄昏时的月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的清雅比作雪,突显其独特之美。
  • 拟人:梅花被赋予精神,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寄托。
  • 对仗:如“竹根流水带溪云”,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思与对自然的热爱。梅花象征着坚韧与清高,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高,代表诗人的精神追求。
  • 玉溪:自然景观,象征春天的生机。
  • :清雅,象征梅花的独特气质。
  • 空山:宁静的自然环境,象征诗人的心灵寄托。
  • 黄昏: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玉溪春”指的是什么?
    A. 夏天的景象
    B. 春天的景象
    C. 秋天的景象
    D. 冬天的景象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更无花态度,全有雪__”。

  3. 判断题:诗人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感情,且这种感情在诗中有所体现。 (对/错)

答案

  1. B
  2.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