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元不伐寄灵岩七诗用梅圣俞韵》
时间: 2024-09-19 21:28: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灵岩胜绝天下稀,开凿乃自太古出。
山名初岂有显晦,胜处要须诗黼黻。
自从梅老登列仙,尤物谁怜久埋没。
具茨笔力扛九鼎,坐遣清诗入山骨。
据龟食蛤谁与游,绛节云车到仙窟。
云间招手疑有无,月下吹箫真仿佛。
飞云杳蔼风吹香,翠润空濛雨垂湿。
谁从洞口看金书,想对神清时独立。
我家灵岩山脚底,识面何由恍如失。
虽无幽梦到三山,尚有明珠容什袭。
白话文翻译
灵岩山的美胜过世间的稀有之地,它的开凿追溯到太古时期。山的名字最初怎么会有显赫与隐晦之分?在最胜之处,必须要有诗句的装点。自从梅老登上了仙界,谁还怜惜那些久埋没的美丽事物?他笔力雄浑,能够撼动九鼎,坐着让清新的诗句融入山的灵气之中。与龟和蛤蜊相伴的人又有谁?绛节的云车已抵达仙人的洞府。云间招手似有似无,月下吹箫的声音仿佛是真实的。飞云渺茫,风送着香气,翠绿的润泽在细雨中朦胧。谁在洞口观看金色的书卷,想对着神清气爽的时光独自伫立。我家就位于灵岩山脚下,见到的面孔为何如此陌生?虽然没有幽梦抵达三山,仍然有明珠可以轻轻叠置。
注释
- 灵岩:指风景秀丽的灵岩山,这里被赞美为绝美之地。
- 黼黻:古代的纹样,象征华美的装饰。
- 梅老:指梅圣俞,宋代著名诗人,曾登上仙界。
- 具茨笔力:形容作者的文笔强劲有力。
- 绛节云车:形容仙人乘坐的云车。
- 金书:指古代的书法作品或经典著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紫芝,宋代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描摹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灵岩山,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以及对诗歌和文化的执着追求。反映了作者对梅圣俞的敬仰,以及对自身身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灵岩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歌艺术的完美结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飞云杳蔼”、“翠润空濛”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作者在称赞灵岩山的绝美之时,也表达了对过去名士的怀念与敬仰,尤其是梅圣俞,突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关注。诗的末尾部分,诗人对自我存在的反思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相结合,给人以深思的余韵。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亦是对人文精神的呼唤,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于诗歌与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岩胜绝天下稀:灵岩山的美丽在世间是无与伦比的。
- 开凿乃自太古出:它的形成可追溯到太古时期。
- 山名初岂有显晦:山的名字最初怎么会有显赫与隐藏之分?
- 胜处要须诗黼黻:在美的地方,必须有诗句来装点。
- 自从梅老登列仙:自从梅圣俞成为仙人以来。
- 尤物谁怜久埋没:美丽的事物,谁还会怜惜那些被埋没的呢?
- 具茨笔力扛九鼎:具茨的笔力能撼动九鼎,显示出诗人的才华。
- 坐遣清诗入山骨:让清新的诗句融入山的灵气之中。
- 据龟食蛤谁与游:与龟和蛤蜊相伴的人又有谁?
- 绛节云车到仙窟:绛节的云车已到达仙人的洞府。
- 云间招手疑有无:在云间招手,似乎有又似乎没有。
- 月下吹箫真仿佛:月光下吹箫的声音,仿佛是真实的。
- 飞云杳蔼风吹香:飞云在空中飘渺,风送来香气。
- 翠润空濛雨垂湿:翠绿的润泽在细雨中朦胧。
- 谁从洞口看金书:谁在洞口观看金色的书卷?
- 想对神清时独立:想对着神清气爽的时光独自伫立。
- 我家灵岩山脚底:我家就位于灵岩山脚下。
- 识面何由恍如失:见到的面孔为何如此陌生?
- 虽无幽梦到三山:虽然没有幽梦抵达三山。
- 尚有明珠容什袭:仍然有明珠可以轻轻叠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云杳蔼”,用来形容云的渺茫。
- 拟人:在“月下吹箫真仿佛”中,赋予月亮与音乐的互动。
- 对仗:如“云间招手疑有无,月下吹箫真仿佛”,形成和谐美的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文化传承的深思,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历史的深厚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岩:象征自然之美,超越尘俗的纯净。
- 梅老:代表文化与艺术的传承。
- 云车:象征仙境和超脱的理想。
- 明珠:象征珍贵的文化和美好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灵岩山的美被称为: A. 普普通通
B. 世界绝美
C. 隐秘不显
D. 密不可分 -
“具茨笔力扛九鼎”中的“九鼎”象征: A. 财富
B. 权力与才华
C. 诗歌的美
D. 自然的力量 -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周紫芝
C. 王维
D. 杜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 by 王维
- 《夜泊牛头》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但更多的是静谧的氛围,而本诗则更注重于与历史文化的结合。
- 《夜泊牛头》: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孤独与思考,和本诗的对自然与文化的探讨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