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时间: 2025-01-11 10:08: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曾经和叔游山,并为他写了这首《洞仙歌》。在游玩罗浮山时,遇到了一位老人,他有着宽大的眉毛和古朴的衣冠,和我叔聊起来,说我们之间应该有晚年的缘分。大概是因为这里的仙气萦绕,松树环绕,桂花满山,青翠的山峦看上去又没有路可通。费尽千辛万苦,画下了山水的美景,却又感到空山年末的萧条,幽静的山中,谁会来探访呢?我只想醉卧在石楼之中,任凭风雨肆虐。那位仙人似乎在琼海之上,与我握手,笑着说要带我去半山腰游玩。重重的山峦,飞流的泉水,洞府显得有些凄凉,我又觉得这位先生过于多情,怕夜半时分,罗浮山的景色会时常被云雾遮住。
注释:
- 庞眉幅巾:形容老人的外貌,庞大眉毛与传统的头巾。
- 晚年之契:指有缘分的老朋友。
- 青葱无路:青翠的山色,没有通往的路。
- 费尽银钩榜佳处:辛苦寻找美丽的地方。
- 窈窕:形容幽静的环境。
- 醉卧石楼风雨:醉倒在石楼上,任风雨侵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常涉及国家大事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洞仙歌》创作于辛弃疾游览罗浮山时,受到自然风光和仙人传说的启发,反映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洞仙歌》是辛弃疾的一首代表性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游山的描写,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在这首词中,辛弃疾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还通过与老人交谈,象征性地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仙的交流。
诗的开头,作者通过描绘老人形象,传达出一种历经沧桑的智慧。接着,描写了青翠的山岭与幽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最后,随着对醉卧石楼的渴望,诗人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仿佛在追寻一种超越现实的仙境。
整首诗在情感上波动起伏,既有对美好景色的陶醉,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辛弃疾复杂的人生观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叔尝作游山次序榜示余,且索词”:讲述了与叔游山的经历,并为他索要一首词。
- “语同叔云当有晚年之契”:老人与叔谈论他们之间的缘分。
- “盖仙云松关桂岭,望青葱无路”:描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带有一种无路可通的惆怅。
- “费尽银钩榜佳处”:为寻找美景而付出的辛苦。
- “怅空山岁晚,窈窕谁来”:感到空山的孤寂,思索谁会来访。
- “须著我,醉卧石楼风雨”:想要醉卧在石楼,任凭风雨来袭。
- “仙人琼海上,握手当年”:与仙人相遇的幻境。
- “叠嶂,卷飞泉”:描写山峦叠嶂与飞流直下的泉水。
- “洞府凄凉,又却怪先生多取”:洞府的凄凉,感叹仙人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人间的理想境界。
- 拟人:赋予山水以情感,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短暂和自我反思的情感。通过对自然和仙人的描绘,诗人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跃然纸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葱:象征年轻与活力,同时也暗示着无尽的可能。
- 石楼:象征着一种宁静与避世的生活状态。
- 仙人:象征理想与追求,隐喻着对超脱现实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洞仙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辛弃疾
- C. 杜甫
- D. 苏轼
-
诗中的“窈窕”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女人
- B. 幽静的环境
- C. 高山流水
- D. 飘渺的云烟
-
诗中提到的“醉卧石楼”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酒的热爱
- B. 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 C. 对社会的愤怒
-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洞仙歌》和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辛弃疾更关注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和超脱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辛弃疾的词更具细腻与哲思,而李白则显得更加奔放与激情。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宋代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