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朝士》

时间: 2025-01-26 04:25:24

钑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钑镂银盘盛蛤蜊,
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
遮渠不道是吴儿。

白话文翻译:

用雕刻精美的银盘盛着蛤蜊,
镜湖中的莼菜像丝绸一样纷乱。
乡里最近流行这样的美味,
却不知这是吴地的特产。

注释:

  • 钑镂:钑(yán)是一种装饰工艺,镂是雕刻的意思。这里指的是用精美银盘盛放。
  • 蛤蜊:一种海鲜,味美可口。
  • 镜湖:可能指代某个湖泊,形象地描绘湖水清澈如镜。
  • 莼菜:一种水生植物,食用部分的嫩叶,常用于汤中。
  • 乡曲:乡里的人,地方的风俗。
  • 佳此味:指美味的食物。
  • 遮渠:遮掩、隐瞒,意思是这些人不承认。
  • 吴儿:指的是来自吴地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号四明,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贺知章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乡土情怀,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

创作背景:

《荅朝士》创作于贺知章晚年,正值唐朝盛世之时。此时,长江流域的水产、农业发展迅速,地方美食文化逐渐兴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荅朝士》是一首描绘地方美食的诗,充满了生活气息与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诗中以“银盘”和“蛤蜊”的鲜美,展现了自然的馈赠与人们的生活乐趣,体现了诗人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开头两句“钑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银盘的华丽与蛤蜊的鲜美相得益彰,镜湖的清澈与莼菜的柔美形成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后两句“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则引出了地方文化的自豪感和人们对美味的渴望。诗人通过对乡里的美食的赞美,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同时也反映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与吸纳。

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土风情画,既有对美食的赞美,又有对乡土情怀的表达,体现了贺知章诗作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钑镂银盘盛蛤蜊:描绘了美味蛤蜊被盛在精美的银盘中,展现了食物的丰富与奢华。
  2. 镜湖莼菜乱如丝:镜湖的水面清澈,莼菜在水中飘动,形如丝绸,突出自然的美感。
  3. 乡曲近来佳此味:乡里的人们最近都在喜爱这种美味,表现了地方特色的流行。
  4. 遮渠不道是吴儿:说明虽然乡人享受这种美味,却不愿承认它是吴地的特产,表现出一种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乱如丝”比喻莼菜的轻柔和飘逸,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整齐,尤其是前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食物和环境描写,使读者能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珍惜,同时也展现了地方特色美食的魅力,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盘:象征着华丽与珍贵,暗示了美食的高雅。
  • 蛤蜊:代表了自然的馈赠,体现了人们对美味的向往。
  • 镜湖:象征着清澈与宁静,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环境。
  • 莼菜:象征着地方特色,体现了乡土文化的独特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荅朝士》中的“蛤蜊”指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贝类
    C. 一种蔬菜
    D. 一种水果

  2. 诗中提到的“镜湖”主要表现了什么? A. 乡愁
    B. 自然的美
    C. 人的情感
    D. 生活的琐碎

  3.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赞美美食与乡土文化
    B. 描述自然风光
    C.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D. 讨论社会问题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比,贺知章的《荅朝士》更为细腻与生活化,李白的作品则更具豪放和奔放的情感。在风格上,贺知章注重生活的细节,而李白则关注人生的哲理与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