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山
张乔 〔唐代〕
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
众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
树黏青霭合,崖夹白云浓。
一夜盆倾雨,前湫起毒龙。
白话文翻译:
谁用倚天剑削出这巍峨的倚天峰?众多的溪水奔流而来,仿佛要汇聚在一起,形成重重山峦。树木在青色雾霭中相互黏合,悬崖则夹裹着浓厚的白云。夜晚一场大雨倾泻而下,前面的山涧中激起了怒吼的毒龙。
注释:
- 倚天剑:传说中的神剑,象征着力量和威严。
- 倚天峰:指华山的高峰,意指其巍峨壮丽。
- 众水背流急:形容山水奔流的急促。
- 他山相向重:指华山周围的其他山峦,形成重重叠叠的景象。
- 树黏青霭合:树木在青色的雾霭中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朦胧的美。
- 崖夹白云浓:悬崖之间夹着浓厚的白云,突显出高耸的山势。
- 一夜盆倾雨:形容雨水倾泻而下,如同倒掉的盆子。
- 前湫起毒龙:比喻山涧中激起水流的形状,像毒龙般凶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豪情壮志见长,常常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壮丽的山水风光。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华山的壮丽景色,可能是由于诗人游览华山时产生的灵感,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山川壮丽的赞美。
诗歌鉴赏:
张乔的《华山》以其宏伟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华山的壮丽风光。诗的开头以“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引入,瞬间抓住读者的眼球,仿佛一把神剑在山石间切割出了一座巍峨的山峰,展现出华山的雄伟。这一提问式的开头不仅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也暗示了自然的神秘力量。
接下来的“众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则描绘了华山周围的水流与山峦,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表现了大自然的气势磅礴。诗人通过“树黏青霭合,崖夹白云浓”具体描绘了华山的植被和云雾,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高山之中。
最后两句“一夜盆倾雨,前湫起毒龙”更是将整首诗推向高潮,描绘出倾盆大雨过后,山涧中激起的水流如同猛兽般咆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这种对比手法使得人们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壮丽,同时也隐喻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整首诗在豪放的语调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赞叹与敬畏,体现了唐代诗歌中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开篇设问,使用“倚天剑”作为象征,突出华山的奇特与壮观。
- “众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描绘水流的急促与周围山峦的重叠,展现出自然的力量。
- “树黏青霭合,崖夹白云浓。”: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出山中树木与云雾的美丽,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 “一夜盆倾雨,前湫起毒龙。”:用生动的比喻表现雨水的倾泻和水流的激烈,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前湫起毒龙”,形象地描绘水流的迅猛。
- 拟人:水流如同猛兽,赋予自然以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力量,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感慨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倚天剑:象征力量与神秘,暗示自然之力的伟大。
- 倚天峰:代表自然的高耸与雄伟。
- 青霭、白云:象征自然的朦胧与美丽。
- 毒龙:象征力量与狂野,表现水流的急促与危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谁将倚天剑”中的“倚天剑”象征什么?
A. 武器
B. 自然力量
C. 历史遗迹 -
本诗描绘的是哪座山的壮丽景色?
A. 泰山
B. 华山
C. 黄山 -
“众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中表达了什么意象?
A. 水波荡漾
B. 山水相连
C. 风平浪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自然景观,展现山水的壮丽。
- 李白《庐山谣》:通过对庐山的描写,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比较《华山》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张乔的诗更注重力量与气势,而王之涣则偏向于孤傲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