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人首先提出了自己思乡之情的去处,似乎无处不在,像是与四方的江河湖泊交织在一起。接着描绘了江岸的长与群山的晚霞,以及湖面的宽广与秋天孤独的帆影。然后,诗人提到在渔舍买酒,与钓鱼的小舟分享灯光,增添了温馨的氛围。最后,提到潇湘的雁阵,想必也让人想起独自漂泊的友人,感慨万千。
注释
字词注释:
- 乡愁: 思念故乡的情感。
- 天涯: 远方,形容离别的距离。
- 岸长: 河岸绵延的样子,给人孤寂感。
- 群岫: 群山,指山的聚集。
- 片帆: 一叶小舟,秋天的孤舟。
- 渔舍: 渔夫居住的地方。
- 钓舟: 钓鱼的小船。
- 潇湘: 指湘江,常用来象征思乡。
典故解析:
- “潇湘”常用来代表思乡之情,古时多有诗人以此寄托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作品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友人南游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江上送友人南游》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厚的情感打动了众多读者。张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将离别的情感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诗首句“何处积乡愁”,以疑问的方式引出思乡的主题,营造出一种无处不在的愁绪。接下来的景物描写,结合了“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不仅描绘出环境的美丽,也暗示了友人的孤独旅程。通过对渔舍的描写,诗人展现了生活的宁静与温馨,而最后的“潇湘见来雁”,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似乎在呼唤着远方的友人。整首诗在意境上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使得这一离别的场景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积乡愁: 表达思乡之情的深沉和无处不在。
- 天涯聚乱流: 形容离别的悲伤,以及时间和空间的流动。
- 岸长群岫晚: 描绘自然景色,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湖阔片帆秋: 细腻地表达了秋天的宁静与孤独感。
- 买酒过渔舍: 生活的细节描写,增加了人情味。
- 分灯与钓舟: 暗含友谊的温暖与分享。
- 潇湘见来雁: 引入意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乡愁”与“乱流”的对比,展现了情感的波动。
- 拟人: 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其更加生动。
- 对仗: 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思乡和友谊展开,表达了人们在远行时对故土和亲友的深切怀念,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乡愁: 思念故乡的情感,象征着归属与怀念。
- 天涯: 远方,象征着距离与分离的痛苦。
- 渔舍: 生活的安宁与恬静,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何处积乡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思念
C. 疲惫 -
“潇湘见来雁”中“雁”象征什么? A. 冬天
B. 友人
C. 离别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旅行的欢快
B. 离别与思乡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对比张乔的《江上送友人南游》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描绘,但张乔的作品更强调了思乡之情的细腻与深沉,而王之涣则更多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