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九日遄赴苏州市人民代表会议,用东坡韵作》
时间: 2025-01-11 11:55: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九日遄赴苏州市人民代表会议,用东坡韵作
作者: 汪东 〔清代〕
照眼青红,此回绝胜龙山宴。
绣塍芳甸。不尽舆图观。
何用登高,百里行程半。
横塘远。影投波乱。我共西飞雁。
白话文翻译:
这次的景色更加美丽,胜过龙山的宴会。
绣花的田埂和芳香的草甸,令人流连忘返。
何必去登高望远,走百里路也不过一半。
远处的横塘,影子映在波上,仿佛我与西飞的雁群一同飞翔。
注释:
- 照眼青红:眼前的青山绿水,色彩鲜艳。
- 龙山宴:指的是龙山的宴会,象征美好、富饶的场景。
- 绣塍芳甸:形容田野如绣般美丽,芳香四溢。
- 舆图观:指的是观赏地图,意指风景如画的地方。
- 百里行程半:形容路途遥远,行走一半仍未到达目的地。
- 横塘:指的是横向的水塘。
- 影投波乱:影子在波光中摇曳不定。
- 西飞雁:指的是向西飞去的大雁,象征自由与远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合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九月九日,正值重阳节,诗人前往苏州市参加人民代表会议。诗中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以清新的自然风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苏州美好景色的赞叹。开篇的“照眼青红”便引领读者进入一个色彩斑斓的画面,青山绿水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接着提到“龙山宴”,通过对比,强调此次宴会的胜出,表明了诗人对苏州之美的认可和向往。
“绣塍芳甸”描绘了田野的美丽,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何用登高,百里行程半”则反映出一种对繁忙生活的反思。诗人不再执着于高处的视野,反而欣赏沿途的风景,表现出一种洒脱和从容。
最后,诗句“影投波乱。我共西飞雁”则在意象上升华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西飞的雁群象征着自由与归属,诗人在这一刻感受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鸣,仿佛与雁群一同飞翔,超越了世俗的束缚。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照眼青红”:眼前的自然景色色彩斑斓,令人心醉。
- “此回绝胜龙山宴”:此次的美景胜过以往的宴会,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景色的喜爱。
- “绣塍芳甸”:描绘了田野的美丽。
- “不尽舆图观”:意指风景如画,令人流连。
- “何用登高,百里行程半”:反思旅途的意义,不必去高处,却能感受沿途的美好。
- “横塘远”:远处的水塘映入眼帘。
- “影投波乱”:影子在水波中摇曳,呈现出一种动态美。
- “我共西飞雁”:诗人与自然合一,象征自由与远行。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龙山宴”比喻美好场景,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影子在波上摇曳,赋予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强调欣赏沿途风景的重要性,体现了一种洒脱从容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青红: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
- 龙山宴:象征传统文化与美好生活。
- 绣塍芳甸:代表田园的丰饶与美丽。
- 横塘:象征宁静与广阔的自然。
- 西飞雁:象征自由和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龙山宴”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宴会
- B. 自然风光
- C. 传统文化
-
“何用登高,百里行程半”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 A. 渴望登高
- B. 珍惜沿途风景
- C. 厌倦旅途
-
诗中“影投波乱”中的“影”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影子
- B. 水面的波纹
- C. 自然景色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汪东的《点绛唇》均表达了自然景色的美,但杜甫的作品更具沉重的历史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汪东则呈现出一种轻松洒脱的心态,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