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时间: 2025-01-26 03:21:56

绝代婵娟,瑶台自惜千金价。

风姿林下。

顾影真如画。

几度飘蓬,茵溷都堪怕。

拚衰谢。

寸莲尘麝。

任逐鹃红化。

意思解释

点绛唇

作者: 叶恭绰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绝代婵娟,瑶台自惜千金价。
风姿林下。顾影真如画。
几度飘蓬,茵溷都堪怕。
拚衰谢。寸莲尘麝。
任逐鹃红化。

白话文翻译:

这一位绝世的美人,像是在瑶台上自赏,身价千金。
她的风姿在林下显得格外动人,回眸自照,宛如一幅美丽的画。
经历了几次飘荡,虽然身处茵茵的泥土中,依然让人心生怜惜。
即使面临衰败和凋谢,依然有那细小的莲花与尘埃的香气。
任凭那杜鹃花的红色变化。

注释:

字词注释:

  • 绝代婵娟: 形容绝世的美丽女子。
  • 瑶台: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高洁和美好。
  • 风姿: 风采和姿态。
  • 顾影: 回头看自己的身影。
  • 飘蓬: 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 茵溷: 指草地和泥土。
  • 寸莲: 指小小的莲花,象征纯洁。
  • 尘麝: 尘埃和麝香,象征芳香和美好。
  • 逐鹃红化: 任凭杜鹃花的红色变幻。

典故解析:
“瑶台”常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代表着理想的高洁生活。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此意象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杜鹃红”也与传统文化中的悲伤和思念有关,杜鹃鸣叫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恭绰(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细腻且充满情感。其作品多描写美人、自然和生活的哲理,常有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点绛唇》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以美人为题,表现对美的沉醉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清代士人的情感与追求。

诗歌鉴赏:

《点绛唇》是一首充满优雅与悲切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绝世美人的形象,展现了对美的向往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开篇“绝代婵娟”即设定了美的高度,接着通过“瑶台自惜千金价”,赋予美人一种珍贵而脆弱的特质。诗中“顾影真如画”,不仅描绘了美的外在,更隐喻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随后,诗人以“几度飘蓬”引入漂泊与无常的主题,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惆怅。“茵溷都堪怕”则是对生活境遇的感慨,既有对泥土的厌恶,也有对生存状态的忧虑。最后“寸莲尘麝”与“任逐鹃红化”,则将美与衰败的对比展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有对变化无常的无奈接受。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将美与愁、珍惜与失落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绝代婵娟:强烈的美感引入,设定了高洁的美丽形象。
  • 瑶台自惜千金价:美人如同瑶台上的仙子,价值连城,暗示其珍贵与孤高。
  • 风姿林下:描写美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优雅姿态。
  • 顾影真如画:自照身影,强调美的静谧与孤独。
  • 几度飘蓬:暗示人生的漂泊和不定。
  • 茵溷都堪怕:对泥土生活的厌恶,反映对环境的无奈。
  • 拚衰谢:即使面临衰败,也要努力维持自我。
  • 寸莲尘麝:小小莲花和尘香,象征着美的坚持与生命的芬芳。
  • 任逐鹃红化:面对外界的变化,仍然保持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 “顾影真如画”寓意美的外形与内心状态的和谐。
  • 对比: 通过“寸莲尘麝”与“逐鹃红化”的对比,突显生命的变化与美的恒久。
  • 拟人: 赋予自然物象以情感,使得诗意更为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绝世美的向往与珍惜,同时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美与愁、珍惜与失落之间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婵娟: 代表美丽与优雅。
  • 瑶台: 象征理想与纯洁的地方。
  • 飘蓬: 代表漂泊与无定的生活。
  • 寸莲: 小巧而清新的美。
  • 尘麝: 代表隐秘而深邃的香气,象征生命的细腻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绝代婵娟”意指什么?
    A. 普通的美人
    B. 绝世的美人
    C. 只在梦中出现的美人

  2. “顾影真如画”强调了什么?
    A. 自然环境的美
    B. 美人内心的孤独
    C. 美人的声音

  3. “任逐鹃红化”表达了对什么的态度?
    A. 对生命的无奈接受
    B. 对美的珍惜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叶恭绰的《点绛唇》在表达美与愁的情感上更显细腻,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流露。两者都通过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生命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