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前韵赠祠部陈元舆》
时间: 2025-01-27 03:47: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乐曾闻戒迟暮,人生波上飞凫聚。兰亭往事如过雨,山阴修竹空千古。陈侯挥翰少年时,三赋声名动人主。可是高才弃绳矩,自然采绣非针缕。五十天南把一麾,犹得无襦歌叔度。邂逅西城筑冶墟,王官继日车连户。自言春晚洞庭归,日落江南得佳句。倾盖何妨许如故,执鞭况是平生慕。但忧笔陈困攻坚,傥许寻盟解围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曾听闻要珍惜乐趣,不要迟暮而悔。人如同在波涛中飞翔的野鸭,聚集在一起。兰亭的往事就像过雨一般,瞬息即逝,山阴的修竹也只能空留千古。陈侯在少年时挥笔作诗,三次赋诗声名显赫于当时。然而,才华横溢的人却常常抛弃规矩,自然会选择绣花而非针线。五十岁时南巡,仍能无忧无虑地歌唱。偶然在西城的冶墟相遇,王官的车辆日复一日地连接着家门。自言春末时分归于洞庭,日落时分在江南得到了灵感。即便是倾盖相逢,也不妨继续如旧,执鞭时更是心中怀念。但是忧虑的是,写作的困境重重,或许能够寻得盟友来解围。
注释:
- 晚:指晚年,强调时间的流逝。
- 飞凫聚:飞翔的野鸭聚在一起,象征人生的聚散。
- 兰亭往事: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象征美好而短暂的时光。
- 三赋:指三篇赋,表达人在年轻时的成就。
- 绳矩:比喻规矩和标准。
- 采绣:比喻选择的事物与本质的不同。
- 无襦: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 倾盖:指朋友相见,倾盖相交。
- 攻坚:比喻面对困难的写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约1050-1110年),字辅之,号遗山,江苏常州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常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晁补之文化交往频繁的时期,表达了对人生、友情的感慨,以及对创作困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行乐曾闻戒迟暮”开篇,直接点明了主题:人生短暂,应该珍惜乐趣。诗中通过对兰亭往事的追忆,传达了时间的无情,仿佛一场雨过后,留下的只有对往昔的怀念。而“陈侯挥翰少年时,三赋声名动人主”则提及了才华与成就,反映出作者对当年风华正茂的追忆与感慨。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高才弃绳矩的无奈,表达了对于选择的深思。五十岁仍能无忧无虑地歌唱,显示了对生活态度的积极向上。后半部分描绘了偶遇的情景,倾盖相交的温暖与友情的珍贵,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相互支持的渴望。
整体结构上,诗歌通过对比、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成就的自豪,也有对人生困境的忧虑,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乐曾闻戒迟暮:提到人生应及时行乐,警惕老来后悔的道理。
- 人生波上飞凫聚:比喻人生如波涛,人与人之间相聚又分散。
- 兰亭往事如过雨:兰亭的美好往事如同短暂的雨水,转瞬即逝。
- 山阴修竹空千古:山阴的修竹见证了历史的长河,空留千古的遗憾。
- 陈侯挥翰少年时:提到陈侯的年轻时光,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三赋声名动人主:陈侯的三篇赋使他声名显赫。
- 可是高才弃绳矩:才华出众的人却常常抛弃规矩。
- 自然采绣非针缕:选择的事物往往与本质不同。
- 五十天南把一麾:五十岁时仍然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 犹得无襦歌叔度:无拘无束地享受生活。
- 邂逅西城筑冶墟:在西城意外相遇,描绘美好时刻。
- 王官继日车连户:日复一日的忙碌生活。
- 自言春晚洞庭归:自言春末时分归于洞庭。
- 日落江南得佳句:日落时在江南获得灵感。
- 倾盖何妨许如故:朋友相见,不妨如旧。
- 执鞭况是平生慕:执鞭时更有平生的向往。
- 但忧笔陈困攻坚:忧虑写作面临的困难。
- 傥许寻盟解围去:希望能寻得盟友来解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波涛,表达人生的变幻莫测。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珍惜,友情的可贵与人生的困境,呼应了“及时行乐”的主题,在感慨中蕴含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亭:象征美好的往事,文化的象征。
- 飞凫:象征人生的聚散。
- 修竹:象征历史的悠久与永恒。
- 江南:象征灵感与诗意的地方。
- 倾盖:象征朋友间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行乐曾闻戒迟暮”意指什么?
- A. 人生短暂,应及时享乐
- B. 人生漫长,应当节制
- C. 享乐无益,应当努力
- 正确答案:A
-
“兰亭往事如过雨”用来比喻什么?
- A. 友情的珍贵
- B. 短暂的美好时光
- C. 人生的悲伤
- 正确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陈侯”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王羲之
- B. 杜甫
- C. 陶渊明
- 正确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兰亭集序》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 晁补之的诗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但晁补之更侧重于人生的短暂与困境,而王羲之则强调了友谊与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