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

时间: 2025-01-27 04:09:02

吾期瑶之圃,玉英良可采。

昆仑在万里,积石更磊磈。

学经傥无用,诗礼发含琲。

丛台尚何为,袨服若烟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遇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吾期瑶之圃,玉英良可采。
昆仑在万里,积石更磊磈。
学经傥无用,诗礼发含琲。
丛台尚何为,袨服若烟海。

白话文翻译:

我期望在瑶池之中,能采到美玉和优秀的英才。
昆仑山在万里之外,石头堆积得更为崎岖。
学习那些经书若是没有用处,诗礼的内容又何以发扬光大呢。
丛台又为何存在,衣袍在这烟海中又显得多么渺小。

注释:

  • 瑶之圃:指传说中的瑶池,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象征理想的境地。
  • 玉英:优秀的人才或美玉。
  • 昆仑:指昆仑山,象征遥远、神秘的地方。
  • 万里:形容距离非常远。
  • 积石:指堆积的石头,形容艰难险阻。
  • 学经:指经典书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诗礼:指诗歌和礼仪,代表文化修养。
  • 丛台:古代的一种建筑,可能指隐士居所。
  • 袨服:指华丽的服饰,象征表面的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允和,号志道,宋代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感慨之时,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诗中充满对文化和学问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理想中的美好事物,显示出对美玉和英才的渴望,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接下来的昆仑远在万里、积石更磊磈,则是对现实困境的描述,暗示着通往理想的道路充满艰辛与险阻。

在诗的中段,作者反思学问的价值,质疑如果学习没有实际应用,那诗礼的意义何在,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怀疑。最后两句则以丛台和袨服的对比,表达了对形式化、表面化的批判,突显出在广阔天地中,个人的渺小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运用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期瑶之圃,玉英良可采。
    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渴望能在美丽的瑶池中采集优秀的人才与美玉。

  2. 昆仑在万里,积石更磊磈。
    昆仑山遥不可及,象征理想的高度,石头的堆积则暗示实现理想的艰难与挑战。

  3. 学经傥无用,诗礼发含琲。
    反思学习的价值,质疑如果经典知识没有实际用处,那么文化的传承又有什么意义。

  4. 丛台尚何为,袨服若烟海。
    丛台的存在似乎没有意义,华丽的服饰在大海面前显得渺小,暗示表面繁华的无奈与虚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和现实进行对比,增强诗的深度。
  • 对仗:使用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学问与文化的反思,质疑表面繁华下的真实价值。诗中流露出的无奈与渴望,使其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现实主义色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池:象征美好的理想与追求。
  • 昆仑:象征遥不可及的理想与高远的追求。
  • 积石:象征艰难险阻,传达追求理想的困难。
  • 丛台:象征世俗的虚荣与无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瑶之圃”指的是什么地方?

    • A. 良田
    • B. 美丽的理想境地
    • C. 高山
    • D. 河流
  2. 诗中提到的“昆仑”象征什么?

    • A. 现实的困境
    • B. 遥远的理想
    • C. 人生的道路
    • D. 传统文化
  3. 诗人对学习的态度是?

    • A. 盲目崇拜
    • B. 怀疑与反思
    • C. 无所谓
    • D. 完全否定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但其风格更加豪放和奔放。而晁补之的《感遇十首》则更为内敛,注重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