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胡戢七首 其七》

时间: 2025-04-28 15:04:16

少时豪气恨沉沦,缪意诗书可庇民。

长笑壮年无一事,微吟只有故人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时豪气恨沉沦,
缪意诗书可庇民。
长笑壮年无一事,
微吟只有故人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时豪情壮志未能实现的懊恼,以及对自己在壮年时期无所作为的感慨。诗人认为,虽然自己在年轻时以诗书为寄托,试图为民众做些事情,但最终只留下对故人的微吟和思念。

注释:

  • 少时:年轻的时候。
  • 豪气:指的是豪情壮志。
  • 恨沉沦:对自己的沉沦和失落感到遗憾。
  • 缪意:用心良苦,指对诗书的追求。
  • 庇民:庇护人民,指希望通过诗书为社会做贡献。
  • 长笑:长时间地轻笑,表示对自己壮年时期的无奈。
  • 无一事:没有做成任何事情。
  • 微吟:轻声吟唱,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提到“诗书”可以联系到中国古代士人的理想,士人常以诗书自励,期待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生卒年不详)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人。他以情感细腻、风格独特而闻名,尤其擅长抒情诗和词。他的作品常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晁补之的中晚年时期,正值他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慨之时。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常,使他感到深深的无奈和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的“少时豪气恨沉沦”直接表明了诗人年轻时的抱负与理想,然而“缪意诗书可庇民”则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鸿沟的反思。诗人在壮年时期感到无所作为,虽然有长笑,但内心却是苦涩的失落。最后两句“微吟只有故人亲”则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珍视与思念,这种人际关系的深厚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全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从年轻到壮年所经历的心理变化,年轻时的理想与壮年时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苍凉的悲剧感。这种情感不仅是个体的,也是普遍存在于每一个追梦人的心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时豪气恨沉沦:年轻时怀有豪情壮志,然而却感到沉沦失落。
  2. 缪意诗书可庇民:用心追求诗书,希望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3. 长笑壮年无一事:在壮年时期却无所作为,内心感到空虚。
  4. 微吟只有故人亲:最终只能轻声吟唱,思念故人,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比了年轻的理想与壮年的无奈,增强情感的深度。
  • 反语:表面上的“长笑”与内心的失落形成反差,突显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诗人对年轻时的理想与壮年时的困惑进行深刻反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豪气:象征着年轻时的理想与抱负。
  • 沉沦:暗示个人理想的破灭与失落。
  • 诗书:代表文化修养与理想追求。
  • 故人:象征着人际关系的温暖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少时豪气”指的是哪个阶段的情感? A. 少年时
    B. 壮年时
    C. 老年时
    D. 中年时

  2. “微吟只有故人亲”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情? A. 对朋友的怀念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对家庭的思念
    D. 对社会的责任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晁补之的这首诗更为沉重,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放的豪情,而晁补之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晁补之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