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 其五 静斋》

时间: 2025-02-04 17:14:56

□□□□□,□□□□□。

聊窥碧甃缺,寒草生历历。

时闻山鸟呼,未得全幽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 其五 静斋
作者:司马光

聊窥碧甃缺,寒草生历历。
时闻山鸟呼,未得全幽寂。

白话文翻译:

在静谧的书斋中,我透过窗户向外窥视,看到青色的石砖已经破损,寒冷的草木茂密地生长着。
偶尔听到山鸟的鸣叫,却无法完全感受到这份宁静的氛围。

注释:

字词注释:

  • :稍微,有一点。
  • :偷看,窥视。
  • 碧甃:青色的石砖,甃指砖石。
  • 历历:清晰可见。
  • 寒草:寒冷的草,指冬季或阴冷的环境中生长的草。
  • 全幽寂:完全的宁静,没有任何声音。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符合宋代文人爱好山水、追求清静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因其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司马光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与道德教化,作品风格简练,常表现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成作于司马光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沉思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一种隐逸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静斋》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逸者在静谧环境中的感受,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深邃思考。诗的开头“聊窥碧甃缺”,通过“窥”字,表现出一种轻微的好奇与探索的欲望。接着对“寒草”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环境的荒凉和生命的顽强。这里的“历历”不仅是对草木生长状况的描述,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轮回。

接下来的“时闻山鸟呼”则引入了声音的元素,突显出环境的静谧与偶尔的打破。诗人在这宁静中体验到了自然的美好和孤独的哲思,尽管外界有鸟鸣之声,却依然未能获得“全幽寂”的境界,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宁静的渴望与对世俗喧嚣的逃避。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聊窥碧甃缺:诗人偶尔透过窗户看向外面,看到青色的砖石已经破损,意在描绘一种古朴与衰败的景象。
  2. 寒草生历历:生长的寒草清晰可见,表现了自然的生命力与环境的冷清。
  3. 时闻山鸟呼:偶尔听到远处山鸟的鸣叫,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4. 未得全幽寂:尽管有鸟鸣声,诗人依然感到内心未能达到完全的宁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聊窥”和“时闻”形成了对照,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碧甃”、“寒草”、“山鸟”等意象,构建出了一幅静谧的自然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透过自然的描写折射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传达出一种对世俗喧嚣的逃避与对自然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甃:象征古老与沧桑,反映出岁月的流逝。
  • 寒草: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冷清,体现出生命在艰苦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 山鸟:象征自由与自然,鸟鸣声则增添了诗歌的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聊窥碧甃缺”的意思是什么?

    • A. 偷看青砖的缺口
    • B. 随意观察自然景色
    • C. 轻微地窥视
    • D. 突然看到破损的砖石
  2. 诗中提到的“寒草”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生命的顽强
    • C. 环境的荒凉
    • D. 自然的美好
  3. 诗的整体情感基调是?

    • A. 悲伤与失落
    • B. 宁静与孤独
    • C. 欢乐与喧闹
    • D. 忧郁与沉思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隐逸与自然的主题。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写山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比较《静斋》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都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静斋》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对静谧的渴求,而《桃花源记》则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表现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马光传》

以上为《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 其五 静斋》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