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子才致仕后岁旦见赠》

时间: 2025-01-26 22:52:39

闲官逢献岁,拜揖亦纷然。

须信家居日,方为已有年。

劬劳中外遍,名迹始终全。

伯玉空搔首,蹉跎愧在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官逢献岁,拜揖亦纷然。
须信家居日,方为已有年。
劬劳中外遍,名迹始终全。
伯玉空搔首,蹉跎愧在前。

白话文翻译:

在闲职中迎接新年的到来,互致祝贺的场面也很热闹。
要相信在家安度的日子,才算是真正过了一年。
辛勤付出无处不在,名声与事迹始终未变。
伯玉空自感到惭愧,时光流逝令人懊悔。

注释:

  • 闲官:指的是没有实权的官员或闲职。
  • 献岁:指的是新年的到来。
  • 拜揖:互相致意、祝贺。
  • 须信:应该相信。
  • 劬劳:辛勤的劳动。
  • 伯玉:指的是古人言语中有名望的人,常用来指代有才华却未能施展的人。
  • 搔首:形容焦虑、不安的样子。

典故解析:

  • 伯玉:可能指的是古代名士,代表有才华但未能施展的人生感慨,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其诗词风格简练,内容往往反映个人的身世感慨和对社会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致仕后,表达了对新年的感慨与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反思,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闲适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岁末新年时的感慨。开头提到“闲官”,暗示了诗人已不再在官场上拼搏,而是在家中度过安静的生活,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通过“须信家居日,方为已有年”,诗人强调了家庭生活的重要性,暗示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中,人们常常忽略了生活的真谛。接着“劬劳中外遍,名迹始终全”,诗人意识到自己在外的辛劳并未得到应有的名声,流露出一丝对往昔的惋惜与不甘。最后一句“伯玉空搔首,蹉跎愧在前”将全诗推向高潮,表现了对自己未能施展才华的无奈与自责。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尤为常见,反映了人们对个人价值与社会认同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闲官逢献岁:在闲职中迎接新年的到来,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淡然态度。
    • 拜揖亦纷然:互致祝贺的热闹场面,显示出节日的氛围。
    • 须信家居日:强调家庭生活的真实与重要。
    • 劬劳中外遍:辛勤付出的无处不在,表达了对自己努力的肯定。
    • 名迹始终全:虽有辛劳,但名声与成就却未能改变。
    • 伯玉空搔首:对自己未能施展才能的惋惜。
    • 蹉跎愧在前: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与自责。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闲官”与“名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搔首”这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内心的焦虑。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新年祝贺的描绘,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珍视和对个人才能未能施展的惋惜,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自我反思。

意象分析:

  • 闲官:象征着对官场的超然态度。
  • 献岁:代表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劬劳:象征着辛勤付出与努力。
  • 伯玉:象征着有才华却未能施展的人,反映出诗人的惋惜。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闲官”指的是什么?

      • A. 有权官员
      • B. 没有实权的官员
      • C. 官场中的新秀
      • D. 官场中的老成
    2. “伯玉空搔首”中的“伯玉”指代的是?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有才华却未能施展的人
      • C. 一位有名的诗人
      • D. 一位隐士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新年的期待
      • B. 对官场的向往
      • C.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自我反思
      • D. 对家庭生活的否定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饮酒》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更侧重于国家和社会的动荡,而司马光的诗则更注重个人生活的体悟与反思。

参考资料:

  • 《资治通鉴》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