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时间: 2025-01-11 05:15: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发昆仑,连乾复浸坤。波浑经雁塞,声振自龙门。岸裂新冲势,滩馀旧落痕。横沟通海上,远色尽山根。勇逗三峰坼,雄标四渎尊。湾中秋景树,阔外夕阳村。沫乱知鱼呴,槎来见鸟蹲。飞沙当白日,凝雾接黄昏。润可资农亩,清能表帝恩。雨吟堪极目,风度想惊魂。显瑞龟曾出,阴灵伯固存。盘涡寒渐急,浅濑暑微温。九曲终柔胜,常流可暗吞。人间无博望,谁复到穷源。
白话文翻译
从何处昆仑山发源,连绵不断覆盖天地。波涛汹涌经过雁塞,声势浩大自龙门传出。河岸裂开新的冲击痕迹,滩地留下旧的落水印记。河道横贯通向海洋,远处的景色延伸至山脚。勇敢地穿越三峰,雄伟地标示四渎之尊。湾中秋季的树木,广阔外围的夕阳村落。泡沫纷乱显示鱼儿呼吸,木筏来时看到鸟儿蹲伏。飞沙在白日中飞扬,凝雾在黄昏时连接。河水滋润农田,清澈显示帝王的恩泽。雨中吟唱令人极目远眺,风度令人心惊。显瑞的龟曾出现,阴灵伯固守存在。漩涡寒冷逐渐急促,浅滩暑气微温。九曲河最终柔和胜过,常流可以暗中吞噬。人间没有博望,谁又能到达源头。
注释
- 昆仑:古代传说中的山脉,被认为是黄河的发源地。
- 乾坤:指天地。
- 雁塞:指边塞,古代边防要地。
- 龙门:黄河上的一个著名地点,传说鲤鱼跃龙门可化龙。
- 三峰:指三座山峰,象征黄河穿越的艰险。
- 四渎:古代中国对四条主要河流的统称,包括黄河、长江、淮河、济水。
- 博望:指博望坡,古代传说中的地方,象征着探索的极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涉及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和深远意义,通过对黄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黄河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展现了黄河的雄伟和深远。诗中“波浑经雁塞,声振自龙门”描绘了黄河的波涛汹涌和声势浩大,而“岸裂新冲势,滩馀旧落痕”则表现了黄河对地貌的改变。诗人通过对黄河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也隐喻了社会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发昆仑:开篇即提出黄河的发源地昆仑山,引发读者对黄河源头的遐想。
- 连乾复浸坤:形容黄河连绵不断,覆盖天地,展现了黄河的广阔。
- 波浑经雁塞:描绘黄河波涛汹涌,经过边塞的景象。
- 声振自龙门:形容黄河声势浩大,自龙门传出,象征着黄河的威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波浑经雁塞”中的“波浑”比喻黄河的波涛。
- 拟人:如“声振自龙门”中的“声振”赋予黄河以人的动作。
主题思想:
- 通过对黄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昆仑:象征着黄河的源头和神秘。
- 龙门:象征着黄河的威严和力量。
- 三峰:象征着黄河穿越的艰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龙门”是指什么? A. 黄河上的一个著名地点 B. 一座山峰 C. 一个古代城市 D. 一个神话传说
-
诗中的“三峰”象征着什么? A. 黄河的源头 B. 黄河穿越的艰险 C. 黄河的终点 D. 黄河的支流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薛能的《黄河》更侧重于描绘黄河的雄伟和深远,而王之涣的作品则更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收录了众多古代诗人的作品,包括薛能的《黄河》。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