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歌者》
时间: 2025-04-27 19:35: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歌者 薛能 〔唐代〕 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 听时坐部音中有,唱后樱花叶里无。 汉浦蔑闻虚解佩,临邛焉用枉当垆。 谁人得向青楼宿,便是仙郎不是夫。
白话文翻译
每一字新声都像一颗珍珠,转喉歌唱时仿佛在敲击珊瑚。 听歌时坐在乐队中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唱完后樱花叶中却不见了歌声。 汉浦从未听说有人真正解下佩玉,临邛又何必枉费心机在酒垆前。 谁能得以在青楼留宿,即使他是仙郎也不是真正的丈夫。
注释
- 一字新声一颗珠:形容歌声清脆悦耳,每一个音符都像珍珠一样珍贵。
- 转喉疑是击珊瑚:比喻歌声婉转动听,仿佛在敲击珊瑚般悦耳。
- 听时坐部音中有:指听歌时,音乐在乐队中回荡。
- 唱后樱花叶里无:比喻歌声消失后,如同樱花叶中不再有歌声。
- 汉浦蔑闻虚解佩:汉浦,地名,这里指传说中的汉水之滨。蔑闻,未曾听说。虚解佩,指传说中的仙女解下佩玉。
- 临邛焉用枉当垆:临邛,地名,今四川邛崃。枉当垆,指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卓文君当垆卖酒。
- 谁人得向青楼宿:青楼,指妓院。宿,留宿。
- 便是仙郎不是夫:即使他是仙郎(指英俊的男子),也不是真正的丈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薛能赠给一位歌者的,通过对歌声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歌者技艺的欣赏,同时也隐含了对歌者身份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歌者歌声的描绘,展现了其音乐的魅力和歌者的技艺。首句以“一字新声一颗珠”形容歌声的清脆悦耳,如同珍珠般珍贵。次句“转喉疑是击珊瑚”进一步以珊瑚的敲击声比喻歌声的婉转动听。后两句通过对歌声消失后的场景描写,表达了歌声的短暂和珍贵。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歌者身份的隐喻,暗示了歌者的孤独和不被理解的处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赠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字新声一颗珠:以珍珠比喻歌声的清脆和珍贵。
- 转喉疑是击珊瑚:以珊瑚的敲击声比喻歌声的婉转动听。
- 听时坐部音中有:描述听歌时的场景,音乐在乐队中回荡。
- 唱后樱花叶里无:比喻歌声消失后,如同樱花叶中不再有歌声。
- 汉浦蔑闻虚解佩:引用传说,暗示歌者的孤独和不被理解。
- 临邛焉用枉当垆:引用历史典故,表达对歌者身份的感慨。
- 谁人得向青楼宿:暗示歌者的身份和处境。
- 便是仙郎不是夫:即使他是英俊的男子,也不是真正的丈夫,暗示歌者的孤独和不被理解的处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字新声一颗珠”和“转喉疑是击珊瑚”,通过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 典故:如“汉浦蔑闻虚解佩”和“临邛焉用枉当垆”,通过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歌者歌声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歌者技艺的欣赏,同时也隐含了对歌者身份的感慨,暗示了歌者的孤独和不被理解的处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珍珠:比喻歌声的清脆和珍贵。
- 珊瑚:比喻歌声的婉转动听。
- 樱花叶:比喻歌声消失后的场景。
- 汉浦:引用传说,暗示歌者的孤独和不被理解。
- 临邛:引用历史典故,表达对歌者身份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一字新声一颗珠”比喻的是什么? A. 歌声的清脆 B. 歌声的珍贵 C. 歌声的婉转 D. 歌声的短暂
-
“转喉疑是击珊瑚”中的“珊瑚”比喻的是什么? A. 歌声的清脆 B. 歌声的珍贵 C. 歌声的婉转 D. 歌声的短暂
-
诗中提到的“汉浦蔑闻虚解佩”和“临邛焉用枉当垆”分别引用了什么典故? A. 汉水之滨的仙女传说和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 B. 汉水之滨的仙女传说和李白与杜甫的故事 C. 汉水之滨的仙女传说和苏轼与辛弃疾的故事 D. 汉水之滨的仙女传说和白居易与元稹的故事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通过对花卿歌声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欣赏。
-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通过对琴声的描绘,展现了音乐的魅力。
诗词对比:
- 薛能《赠歌者》与杜甫《赠花卿》:两首诗都通过对歌声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欣赏,但薛能的诗更多地隐含了对歌者身份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薛能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音乐史》:了解唐代音乐文化背景的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