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终南隐者 薛能 〔唐代〕
海日东南出,应开岭上扉。 扫坛花入篲,科竹露沾衣。 饭后嫌身重,茶中见鸟归。 相思爱民者,难说与亲违。
白话文翻译:
海边的太阳从东南方升起,应该照亮了山岭上的门扉。 打扫祭坛时,花瓣落入扫帚,竹林中的露水沾湿了衣服。 饭后感到身体沉重,品茶时看到鸟儿归巢。 思念那些爱护百姓的人,难以言说与亲人分离的痛苦。
注释:
- 海日:指海边的太阳。
- 岭上扉:山岭上的门扉,指隐者的居所。
- 扫坛:打扫祭坛。
- 花入篲:花瓣落入扫帚。
- 科竹:竹林。
- 露沾衣:露水沾湿衣服。
- 饭后嫌身重:饭后感到身体沉重,可能是指饭后慵懒的感觉。
- 茶中见鸟归:品茶时看到鸟儿归巢,可能象征着归隐的生活。
- 相思爱民者:思念那些爱护百姓的人。
- 难说与亲违:难以言说与亲人分离的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洒脱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篇。此诗可能是在薛能思念某位隐居终南山的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薛能身处繁忙的都市生活,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激发下创作的。诗中通过对隐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隐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海日东南出,应开岭上扉”描绘了隐者居所的宁静与美丽,而“扫坛花入篲,科竹露沾衣”则进一步以细节展现了隐者生活的恬淡与自然。后两句“饭后嫌身重,茶中见鸟归”则通过日常生活的场景,传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羡慕和对友人的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寄怀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日东南出,应开岭上扉。
- 意象:海边的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亮了山岭上的门扉。
- 情感:表达了对隐者居所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
扫坛花入篲,科竹露沾衣。
- 意象:打扫祭坛时,花瓣落入扫帚,竹林中的露水沾湿了衣服。
- 情感:展现了隐者生活的恬淡与自然。
-
饭后嫌身重,茶中见鸟归。
- 意象:饭后感到身体沉重,品茶时看到鸟儿归巢。
- 情感:传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羡慕和对友人的思念。
-
相思爱民者,难说与亲违。
- 意象:思念那些爱护百姓的人,难以言说与亲人分离的痛苦。
- 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分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海日东南出”比喻太阳的升起,象征新的开始。
- 拟人:“应开岭上扉”中的“应开”赋予太阳以人的行为,使其更加生动。
- 对仗:“扫坛花入篲,科竹露沾衣”中的“花入篲”与“露沾衣”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对隐者居所的宁静与美丽的描绘,以及对隐者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传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羡慕和对友人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寄怀之作。
意象分析:
- 海日:象征新的开始,也象征隐者居所的宁静与美丽。
- 岭上扉:隐者的居所,象征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远离尘嚣。
- 扫坛花入篲:隐者日常生活的细节,象征隐者生活的恬淡与自然。
- 科竹露沾衣:竹林中的露水,象征隐者生活的自然与清新。
- 饭后嫌身重:饭后慵懒的感觉,象征隐者生活的悠闲与自在。
- 茶中见鸟归:品茶时看到鸟儿归巢,象征隐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相思爱民者:思念那些爱护百姓的人,象征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海日东南出”中的“海日”指的是什么? A. 海边的太阳 B. 海上的月亮 C. 海边的星星 D. 海上的云彩
-
诗中“扫坛花入篲”中的“篲”是什么意思? A. 扫帚 B. 花瓶 C. 竹篮 D. 花瓣
-
诗中“饭后嫌身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隐者生活的羡慕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分离的无奈 D. 对生活的厌倦
-
诗中“相思爱民者”中的“爱民者”指的是什么人? A. 爱护百姓的人 B. 隐居的人 C. 诗人自己 D. 诗人的亲人
答案: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薛能的《寄终南隐者》:两首诗都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丽,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薛能的诗则更加注重对隐者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薛能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薛能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