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西山桂香阁赠某道士》

时间: 2025-01-22 15:25:04

云卧西山阁,烟松阴石扃。

窗分江月白,槛受海潮青。

啧啧栖花鸟,飞飞掠水萤。

问君投宿处,此夜借茅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卧西山阁,烟松阴石扃。
窗分江月白,槛受海潮青。
啧啧栖花鸟,飞飞掠水萤。
问君投宿处,此夜借茅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西山的桂香阁中,诗人与道士的相遇景象。诗人躺在阁楼上,看到烟雾缭绕的松树和阴影中的石门。窗户外,江水映照着明亮的月光,栏杆上则沐浴着海潮的青色。鸟儿在花间鸣叫,萤火虫在水面上飞舞。诗人向道士询问他投宿的地方,表达了希望共度这个夜晚的愿望。

注释:

  • 云卧:形容在云雾中安卧,意指环境幽美。
  • 西山阁:特指西山上的一座阁楼,桂香阁名因盛产桂花而得名。
  • 烟松:烟雾缭绕的松树,渲染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阴石扃:阴影中的石门,扃指门闩,这里暗示着隐秘和宁静。
  • 江月白:江水映照的白色月光。
  • 槛受海潮青:栏杆上沐浴着海潮的青色,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啧啧:鸟鸣声,生动形象。
  • 飞飞掠水萤:萤火虫在水面上掠过,营造出夜晚的生动景象。
  • 问君投宿处:询问道士的落脚点,表现出诗人对道士的亲近和向往。
  • 此夜借茅亭:希望今夜能借住在茅亭中,体现了一种友好和温馨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淇,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以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为题材,体现出浓厚的道家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游览西山桂香阁时,正值夜晚,诗人对周围自然景色的感受以及与道士的交往启发了这首诗。诗中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山的自然风光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士的好奇。诗的开头“云卧西山阁”便把读者带入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云雾缭绕的环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气氛。接下来的“烟松阴石扃”更是将自然的宁静和隐秘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自然与人的故事。

“窗分江月白,槛受海潮青”则通过颜色的对比,展现了夜晚的美丽景象。白色的月光与青色的海潮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在后半部分,“啧啧栖花鸟”与“飞飞掠水萤”描绘了生动的自然生活,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场景。最后一句“问君投宿处,此夜借茅亭”则进一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展现了诗人对道士的亲近和对美好夜晚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清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云卧西山阁:描绘诗人在西山阁楼中静卧,环境清幽。
    2. 烟松阴石扃:松树的烟雾与阴影中的石门,渲染出幽静的氛围。
    3. 窗分江月白:窗外的江水与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
    4. 槛受海潮青:栏杆上沐浴着青色的海潮,展现了自然的色彩。
    5. 啧啧栖花鸟:鸟儿在花间欢快鸣叫,表现了生动的自然气息。
    6. 飞飞掠水萤:萤火虫掠过水面,营造出夜晚的诗意。
    7. 问君投宿处:诗人向道士询问栖息之所,体现了友好。
    8. 此夜借茅亭:希望能在此夜借住茅亭,展现了对友谊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卧”,比喻诗人的惬意生活。
    • 对仗:如“窗分江月白,槛受海潮青”,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 拟人:如“啧啧栖花鸟”,赋予鸟儿以人性化的特征。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清代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
  • 西山阁:代表了隐逸的理想场所。
  • 月光:象征着清澈和宁静。
  • 鸟和萤火虫: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地点是哪里? A. 东山
    B. 西山
    C. 南山
    D. 北山

  2. 诗人希望在夜晚借住的地方是? A. 茅亭
    B. 茅草屋
    C. 酒馆
    D. 茶馆

  3. 诗中描绘的动物是什么? A. 鹿
    B. 鸟
    C. 狐狸
    D. 虎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以月光为主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宿西山桂香阁赠某道士》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友谊的珍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隐逸文化与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