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霁天池生意足,
花间谁咏采莲曲。
舟浮十里芰荷香,
歌发一声山水绿。
春暧鱼抛水面纶,
晚晴鹭立波心玉。
扣舷归载月黄昏,
直至更深不假烛。
白话文翻译
雨后天池的生机盎然,
花间谁在吟唱《采莲曲》?
小舟漂浮在十里芰荷的芳香中,
歌声响起,山水呈现出一片绿意。
春天温暖,鱼儿跃出水面,
晚霞映照,白鹭立于波心如玉。
轻轻扣舷归来,月色洒落黄昏,
直到夜深人静,不需点灯。
注释
- 雨霁:雨后,天空放晴。
- 天池:指的是自然湖泊或水池。
- 生意足:生机勃勃。
- 采莲曲:古代诗歌,描写采莲的歌谣。
- 舟浮:小舟漂浮。
- 芰荷香:芰荷是水生植物,香气扑鼻。
- 歌发:歌声发出。
- 春暧:春天温暖的天气。
- 抛水面纶:鱼跃出水面,钓鱼的线圈。
- 鹭:白鹭,一种鸟类。
- 波心玉:波心如玉,形容水面宁静如玉。
- 扣舷:轻轻敲打船舷。
- 月黄昏:月光洒落在黄昏时分。
- 不假烛:不需要点蜡烛,形容月光明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皋,唐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常运用生动的意象来表现诗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描绘了一个雨后天晴的美丽湖泊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内心的宁静。诗中融入了音乐、钓鱼等生活元素,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
诗歌鉴赏
《天池晚棹》以其生动的意象和悠扬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开头“雨霁天池生意足”给人一种清新、湿润的感觉,仿佛能嗅到雨后泥土的芬芳,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接着,“花间谁咏采莲曲”引入了音乐元素,既描绘了花间的美景,又增添了人文气息,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的思考。
“舟浮十里芰荷香”则将视角转向湖面,描绘了小舟在水面漂浮的情景,伴随着芰荷的芳香,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这里的“歌发一声山水绿”,不仅表现了声音的传递,更通过声音与色彩的结合,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随后,“春暧鱼抛水面纶”描绘了春天的温暖和钓鱼的乐趣,生动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最后两句“扣舷归载月黄昏,直至更深不假烛”则将时间推向了夜晚,月光照耀下的归舟,传递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气息,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宁静。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令人陶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雨霁天池生意足”:雨后,湖泊生机盎然,暗示自然的复苏。
- “花间谁咏采莲曲”:在花丛中,有人唱着《采莲曲》,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 “舟浮十里芰荷香”:小舟在水面漂浮,弥漫着芰荷的香气,描绘出悠然的景象。
- “歌发一声山水绿”:歌声响起,山水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翠绿。
- “春暧鱼抛水面纶”:春天温暖,鱼儿在水面跃起,展现生机。
- “晚晴鹭立波心玉”:晚霞映照下,白鹭静立在波心,形象优雅。
- “扣舷归载月黄昏”:轻敲船舷,归舟在月光下黄昏归来。
- “直至更深不假烛”:夜深人静,月光明亮,不需要点蜡烛。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波心玉”,将波心比作玉,形象而生动。
- 拟人:在诗中,歌声似乎具有人格,传递情感。
- 对仗:如“春暧鱼抛水面纶”,上下句形成对仗,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分析
- 雨霁: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天池: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芰荷香:象征清雅与纯洁。
- 白鹭:象征优雅与宁静。
- 月光:象征宁静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雨霁”是什么意思?
- A. 雨后
- B. 雨中的
- C. 雨前
-
诗中提到的“采莲曲”是指什么类型的歌曲?
- A. 描写钓鱼的
- B. 描写采莲的
- C. 描写春天的
-
诗中“扣舷归载月黄昏”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急躁
- B. 安宁
- C. 忧伤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天池晚棹》与李白的《庐山谣》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韦皋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而李白的诗则更注重豪放与气势,体现了不同的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韦皋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