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浮永福寺见怀之作》
时间: 2025-01-11 14:30: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莲叶西池万古开,净居幽独启崔嵬。
狂吟记许僧传钵,仙友频夸帝赐杯。
他日但成依石父,平生何敢望金台。
山光鸟性常相悦,不趁花时一往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池的莲叶常年开放,清净的居所幽静而高雅。诗人狂放地吟唱,承蒙僧人传授佛法,仙友们常常夸赞帝王赐予的酒杯。将来我若能依附于石父(即隐士),那我平生又怎敢奢望金台(即高官厚禄)呢?山里的光影与鸟儿的性情常常令人愉悦,但在花开时节却不愿多次往来。
注释:
- 莲叶:指的是生长在池塘中的莲花叶子,形象美丽且常与清雅联系在一起。
- 净居:清净的住所,指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
- 狂吟:激昂的吟唱,表现诗人情绪的奔放。
- 依石父:借指隐居于山林的老者,象征追求隐逸的生活。
- 金台:指高官或荣华富贵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无量,近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浮永福寺,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结合了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与对自然的热爱。此时社会动荡,诗人借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莲叶为引子,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莲叶的“万古开”不仅象征着永恒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理想生活的持久追求。通过“狂吟”这一动作,诗人展现了内心的激荡与自由,似乎在与世俗的喧嚣作斗争。
接着,诗人提到与僧人和仙友之间的关系,通过他们的夸赞,表现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物质的淡泊。相较于世俗的高官厚禄,诗人更向往那种依附于自然和隐士的生活。最后两句则愈发深刻,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清丽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反映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哲理与诗意的完美结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莲叶西池万古开:西池的莲叶长久以来都在盛开,营造出一种静谧与美丽的画面。
- 净居幽独启崔嵬:清净的居所幽静而高耸,隐喻诗人对远离尘世的生活向往。
- 狂吟记许僧传钵:狂放的吟唱中,提到与僧人之间的交流,暗示了对佛教文化的渴望。
- 仙友频夸帝赐杯:与仙友的交往中,常常受到他们的赞美,表现出对精神友谊的珍视。
- 他日但成依石父:将来若能依附于隐士,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 平生何敢望金台:强调自己不敢奢求荣华富贵,表现出淡泊名利的态度。
- 山光鸟性常相悦:与自然中的光影和鸟儿的性情产生共鸣,表现出与自然的和谐。
- 不趁花时一往来:在花开时节不愿频繁往来,暗示诗人珍惜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叶比作永恒之美,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拟人:山光和鸟性被赋予情感,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狂吟记许”和“仙友频夸”,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物质追求的淡泊,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叶:象征纯洁与清雅,暗示理想的生活状态。
- 净居:代表心灵的宁静与追求内在的和谐。
- 石父:隐士的象征,代表对隐逸生活的理想。
- 金台:象征世俗的荣华富贵,提醒人们对此应持有淡泊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池的莲叶象征什么? A. 美丽与永恒
B. 世俗的财富
C. 伤感与孤独 -
诗人对金台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渴望
B. 淡泊
C. 否定 -
诗中“狂吟”主要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A. 悲伤
B. 自由与激荡
C. 沮丧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描绘出山水的美丽与诗人的宁静心境;而李白的《将进酒》则展现了对豪情壮志的追求,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诗词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