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园光景暮,林观歇雰埃。
荷疏不碍楫,石浅好萦苔。
风光逐榜转,山望向桥开。
树交楼影没,岸暗水光来。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园中的景色渐渐暗淡,树林中,细小的尘埃在静止中落下。稀疏的荷叶并不妨碍船只通行,水浅的地方适合青苔生长。微风拂动,船只随着波光摇曳,远处的山景在桥边显现。树影与楼影交错在一起,岸边变暗,水面闪烁着微弱的光亮。
注释:
- 光景:景色、景象。
- 歇:停、止息。
- 雰埃:尘埃、灰尘。
- 荷疏:指稀疏的荷叶。
- 楫:船桨。
- 萦苔:缠绕的青苔。
- 榜:船只。
- 向:朝向。
- 交:交错。
- 没:没入、消失。
- 岸暗水光来:岸边昏暗,水面泛起光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至,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黄昏的时刻,鲍至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宁静,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山池应令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首联“望园光景暮,林观歇雰埃”,描绘了黄昏时分园中的景色,光线逐渐暗淡,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荷疏不碍楫,石浅好萦苔”,表现了水面上稀疏的荷叶和适合青苔生长的石浅,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第三联“风光逐榜转,山望向桥开”,描绘了微风拂动船只,远处的山景在桥边显现,给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最后一句“树交楼影没,岸暗水光来”,则通过树影与楼影的交错,展现了黄昏的柔和与神秘。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通过这幅山水画卷,诗人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望园光景暮:描绘了黄昏时分,园中景色的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 林观歇雰埃:树林中的细小尘埃在静止中落下,表现了自然的安静。
- 荷疏不碍楫:稀疏的荷叶并不妨碍船只的通行,寓意着生活中的障碍并非不可逾越。
- 石浅好萦苔:水浅的地方适合青苔生长,展现了自然的生生不息。
- 风光逐榜转:微风拂动,船只随着波光摇曳,表现了自然的动态之美。
- 山望向桥开:远处的山景显现在桥边,展现了空间的延伸感。
- 树交楼影没:树影与楼影交错在一起,表现了黄昏的柔和与宁静。
- 岸暗水光来:岸边昏暗,水面闪烁着微弱的光亮,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形象的描述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的意象传达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同时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园:象征安宁与和谐的生活环境。
- 荷:代表清雅与纯洁。
- 山:象征稳重与永恒。
- 水:代表流动与变化。
- 树影、楼影:象征人与自然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时段是哪个? A. 清晨
B. 中午
C. 黄昏
D. 晚上 -
“荷疏不碍楫”中的“楫”是什么意思? A. 船桨
B. 荷叶
C. 岸边
D. 风帆 -
诗中提到的“水光”指的是什么? A. 水流的声音
B. 水面的光亮
C. 水草
D. 小船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江雪》 by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山池应令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描绘自然景色时,均采用了细腻的笔触,但王维更强调孤独与寂静,而鲍至则更注重生动与变化。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经与古诗词的艺术》
- 《南北朝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