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桥》

时间: 2025-04-27 09:17:31

二灵山下湖光润,八字桥头河水分。

此是江东最佳处,近来风景不堪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灵山下湖光润,
八字桥头河水分。
此是江东最佳处,
近来风景不堪闻。

白话文翻译

在二灵山下,湖水波光粼粼,
八字桥头,河水分流而过。
这里是江东最美的地方,
然而最近的风景却让人难以忍受。

注释

  • 二灵山:地名,位于江东地区,意指风景优美。
  • 湖光润:湖面上波光闪烁,形容湖水的清澈和生动。
  • 八字桥:桥名,因其形状如“八”字而得名。
  • 河水分:河水在桥头分流,形成美丽的景象。
  • 江东:古地名,指长江以东的地区,风景秀丽。
  • 最佳处:最美的地方。
  • 不堪闻:形容最近的风景让人难以忍受,带有失望的情感。

典故解析

“江东”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作为美丽、富饶的象征,许多文人墨客在此地留下了佳作。在诗中,作者通过“最佳处”与“风景不堪闻”的对比,展示了人们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现实的悲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山水之美。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是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反映当时社会的变迁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八字桥》通过对二灵山下的湖光与八字桥的描写,展现了江东地区的自然美景。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湖水的润泽与河水的分流,给人一种宁静与生机并存的感觉。然而,诗的后两句却转入现实的沉重,尽管这里是江东的“最佳处”,但“近来风景不堪闻”,暗示了自然美在社会变迁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衰退与无奈。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怀念,也表达了对现实环境的失望与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清新的自然风光,又透出淡淡的忧伤,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二灵山下湖光润”:描绘出二灵山下清澈的湖泊,光波闪烁,展现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 “八字桥头河水分”:八字桥的存在使得河水在此分流,进一步渲染出风景的独特与迷人。
    • “此是江东最佳处”:强调这个地方是江东的精华所在,具有极高的自然美。
    • “近来风景不堪闻”:反转情感,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失落感,暗示着现实的变化与困扰。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水的波光比作闪烁的光芒,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如“湖光润”与“河水分”,在音韵上形成和谐,增加了诗的节奏感。
    • 反语:通过“最佳处”与“风景不堪闻”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江东美丽的自然景观,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恶化的无奈,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不满。

意象分析

  • 湖光:象征着清澈与宁静,代表自然的纯洁。
  • 八字桥: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环境的依赖。
  • 风景:不仅指自然景色,更隐喻社会的变化与人文环境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二灵山下湖光润”中的“润”字意思是: A. 干燥
    B. 滋润
    C. 冰冷
    D. 灰暗

  2. 诗中“最佳处”所指的是哪里? A. 大城市
    B. 江东地区
    C. 农田
    D. 山顶

  3.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失落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也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现实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和谐。而在陈著的《八字桥》中,则更加强调了自然美的流失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 诗词集《宋代诗词精选》
  • 研究论文《陈著及其诗歌风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