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送王阮亭迁仪部北上》
时间: 2025-01-26 07:32: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送王阮亭迁仪部北上
作者: 黄永 〔清代〕
作吏三年,似仙去玉鞭西骤。
看父老攀辕卧辙,使君知否。
粉署含香风调美,玉堂彩笔需君久。
想金莲草敕晚归来,偎红袖。
知颇忆,山中友。
曾醉倒,田间酒。
叹十年交态,披襟握手。
戴笠乘车吾与汝,九州四海情何有。
倘他时相遇或相呼,王曰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王阮亭将要北上的不舍与祝福。诗中提到自己在官场工作的三年时光,仿佛仙人驾着玉鞭西去。看着乡亲们攀着辕杆,卧在车辙上,想问君是否知晓他们的情感。粉色的官署中弥漫着香气,优雅的文学环境需要君长久留守。想念那金莲草的晚归,依偎在红袖旁。
我知你心中常常怀念山中的朋友,曾经在田间的酒宴上醉倒。叹息十年的交情,披襟相握。戴着斗笠乘车,我和你之间,九州四海的情谊又能有多少?如果有一天再相遇或相呼,王阮亭称我为老者。
注释
- 吏:指官吏,表示作者的身份。
- 玉鞭:比喻高贵或神秘的事物,象征着美好的前程。
- 粉署:指官署,形容其美丽和温馨。
- 金莲草:可能是指一种植物,象征着美好的归宿。
- 倚红袖:表示亲密关系,借用红袖象征温柔和美好。
- 戴笠:戴斗笠,常用以形容朴实无华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永是清代的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其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送别好友王阮亭时,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即将北上任职的祝福与不舍,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与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通过对友人王阮亭北上任职的送别,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浓烈的乡愁。诗的开头以“作吏三年”切入,揭示了作者自身的经历,借此引出对友人的思念。通过“似仙去玉鞭西骤”,将王阮亭的前程描绘得如同仙人般美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多次提到乡情与友谊,如“粉署含香风调美”,不仅描绘了官署的美丽,更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接着,作者忆及与友人在山中、田间的欢聚时光,展现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最后几句则透出些许惆怅与无奈,虽然两人身处不同的地方,但九州四海的情谊依旧坚固。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士人之间的忠诚与友情,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作吏三年,似仙去玉鞭西骤。
诗人用“作吏三年”自述身份,接着以“似仙去”形容友人前途光明。 -
看父老攀辕卧辙,使君知否。
描述乡亲们对友人的依恋,询问友人是否了解这一情景。 -
粉署含香风调美,玉堂彩笔需君久。
形容官署的美丽和文化氛围,表达对友人长久留任的期待。 -
想金莲草敕晚归来,偎红袖。
借用金莲草象征归宿,红袖则暗示亲密关系。 -
知颇忆,山中友。
提及对故友的怀念。 -
曾醉倒,田间酒。
回忆过去的欢乐时光。 -
叹十年交态,披襟握手。
对友谊的珍惜与感慨。 -
戴笠乘车吾与汝,九州四海情何有。
反映两人虽远隔千里,情谊依旧深厚。 -
倘他时相遇或相呼,王曰叟。
期盼未来再相聚,称呼中的情谊感人至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似仙去玉鞭”,将美好前程比作仙人。
- 拟人:乡亲们的情感似乎具有人性,生动形象。
- 对仗:如“披襟握手”与“戴笠乘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友谊与离别,表达了对友人王阮亭的祝福和不舍,揭示了士人之间的情感深厚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鞭:象征高贵与美好。
- 粉署:形容官署的美丽,代表着理想的生活。
- 金莲草:象征归宿与温暖。
- 红袖:代表亲密、温柔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作吏三年”是指作者的什么身份? A. 学者
B. 官吏
C. 商人
D. 诗人 -
“粉署含香风调美”中的“粉署”指的是什么? A. 书房
B. 官署
C. 学校
D. 酒馆 -
诗的最后一句中,“王曰叟”是什么意思? A. 友人的名字
B. 自谦的称呼
C. 表达敬意
D. 诗的题目
答案:1. B;2. B;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诗词对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满江红》同样是送别诗,前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离别之情,而后者则更注重情感的深厚,展现了士人之间的情谊。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共同体现了古代士人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永研究》
- 《古代送别诗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