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
时间: 2025-02-04 16:06: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舞者 薛能 〔唐代〕
绿毛钗动小相思,一唱南轩日午时。 慢靸轻裾行欲近,待调诸曲起来迟。 筵停匕箸无非听,吻带宫商尽是词。 为问倾城年几许,更胜琼树是琼枝。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舞者在午后的南轩中轻唱,她的动作轻盈,衣裾飘逸,似乎在等待着调整曲调。宴会上的人们停下餐具,全神贯注地听着她的歌声,她的声音和谐悦耳,充满了诗意。诗人好奇这位倾城佳人年岁几何,她的美貌甚至超过了传说中的琼树琼枝。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毛钗:指女子头上的装饰品,绿色的羽毛或宝石。
- 南轩:指南面的长廊或亭子。
- 慢靸轻裾:形容女子行走时的轻盈姿态。
- 筵停匕箸:指宴会上的人们停止用餐,专注于某事。
- 吻带宫商:指歌声和谐,符合音乐的五声音阶。
- 琼树琼枝:传说中的仙树,比喻极美的女子。
典故解析:
- 琼树琼枝:源自古代神话,常用来比喻美丽非凡的人或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是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此诗可能是在观赏舞蹈时即兴创作,表达了对舞者美貌和技艺的赞美。
创作背景: 唐代文化繁荣,舞蹈艺术尤为盛行,此诗可能是诗人在观赏一场舞蹈表演后的即兴之作,旨在赞美舞者的艺术魅力和美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舞者轻盈姿态和悦耳歌声的描绘,展现了她的艺术魅力和美貌。诗中“绿毛钗动小相思”一句,既描绘了舞者的装饰,又隐喻了她的情感世界。“筵停匕箸无非听”则生动地表现了观众对舞者表演的专注和欣赏。最后两句以琼树琼枝作比,极言舞者之美,令人遐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毛钗动小相思:舞者头上的绿毛钗轻轻摇动,似乎带着一丝淡淡的相思之情。
- 一唱南轩日午时:在南轩中,午后的阳光下,舞者开始轻唱。
- 慢靸轻裾行欲近:她的步伐缓慢而轻盈,衣裾轻轻飘动,仿佛要靠近观众。
- 待调诸曲起来迟:她似乎在等待调整曲调,动作稍显迟缓。
- 筵停匕箸无非听:宴会上的人们停下餐具,全神贯注地听着她的表演。
- 吻带宫商尽是词:她的歌声和谐悦耳,充满了诗意。
- 为问倾城年几许:诗人好奇这位倾城佳人年岁几何。
- 更胜琼树是琼枝:她的美貌甚至超过了传说中的琼树琼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更胜琼树是琼枝”,用琼树琼枝比喻舞者的美貌。
- 拟人:如“绿毛钗动小相思”,将绿毛钗拟人化,赋予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舞者美貌和艺术魅力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毛钗:象征舞者的装饰和身份。
- 南轩:象征表演的场所。
- 慢靸轻裾:象征舞者的轻盈姿态。
- 筵停匕箸:象征观众的专注。
- 琼树琼枝:象征极美的女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绿毛钗动小相思”一句,绿毛钗象征什么? A. 舞者的情感 B. 舞者的装饰 C. 舞者的身份
- “筵停匕箸无非听”一句表现了什么? A. 宴会的喧闹 B. 观众的专注 C. 舞者的紧张
- 诗中“更胜琼树是琼枝”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同样描绘了美丽女子的形象,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细腻情感。
诗词对比: 与薛能的其他作品相比,这首诗更加注重对舞者外在美和艺术表现的描绘,而其他作品可能更侧重于情感和哲理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薛能诗歌的背景。